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台東
Fill 1
環境.教育
只要大家還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事故倖存學生的心路故事
「我知道自己的國中生活跟別人不太一樣,我想讓大家知道,不管再怎麼難過,還是可以勇敢地撐下去,然後跟大家說,我們都可以過得好好的。」
2022.5.3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交通
心理
漫畫
Fill 1
人權.社會
兩碗辣泡麵──不會逝去的友情滋味
一次普悠瑪列車事故,愛笑愛吃辣的女孩,離開了;愛哭不敢吃辣的女孩,在重傷中存活下來。活下來的女孩,想讓離開的好友也不會被遺忘,於是提筆創作,寫下了兩個人的「泡麵友誼」。
2022.5.3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交通
食物
漫畫
Fill 1
環境.教育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不論在偏鄉或都會,無數家庭因疫情而開始遠距教學、在家工作,當家庭經濟與關係變得更脆弱時,第一線的教師發現更難解的是學生的扶助問題,線上中輟學生可能將增加。在遠距教學中如何拉著每一條可能隨時斷線的風箏,將會是持續的挑戰。
2021.6.23
花蓮
台東
時事
貧富差距
教育
科技
兒少
家庭
社會觀察
COVID-19
Fill 1
文化.藝術
你敢不敢,漂亮漂亮?他們在海邊跳芭蕾、上山學打獵,聽布拉瑞揚舞團找到的美跟快活
有生活,才有作品;找到自己,才有想說的話。我們來到台東,訪問聞名國際的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和來自部落的青年,他們如何找到自己?利用舞蹈和全世界坦誠相對,有多難?
2021.4.18
台東
原住民
性別平權
藝術
認同
文化
Podcast
Fill 1
文化.藝術
在她的歌裡,誰都能跳舞──阿爆(阿仍仍),來自邊緣的連結者
拿下金曲獎3大獎項,聖誕跨年期間的電視、網路、Podcast節目上,都看得到她以排灣語唱電音──坦言在族群歧視環境中長大的阿爆說,同溫層外誰管誰得獎,她要繼續唱自己覺得有意義、自己願意做的事。
2021.1.6
台東
原住民
音樂創作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金曲獎
Podcast
Fill 1
政經.產業
知本濕地光電案亂象:當原住民行使諮商同意權,投票設計卻爭議叢生
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投票通過在傳統領域設置光電專區,是第一個原住民部落依法針對大型土地開發案行使諮商同意權的案例,卻被族人提起投票無效的民事訴訟。為什麼?
2020.2.19
環境
台東
原住民
能源
動物保護
傳統領域
文化
讀者投稿
Fill 1
政經.產業
北宜高鐵、蘇花安、花東快,2,300億選舉支票買得動東部年輕人嗎?
東部交通,一直是台灣重大課題。大選前夕,政府再拋多項建設支票,但我們實際走訪,發覺東台灣年輕世代與父輩反應不太相同。
2019.12.17
花蓮
台東
宜蘭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2020總統大選
Fill 1
生活.醫藥
【解析篇】提升花東鐡路運量,打通4大瓶頸才是關鍵
明明買了普悠瑪、太魯閣號,為什麼東部列車卻沒有增加?《報導者》用動態圖表,帶你看懂台鐵不願面對的4大瓶頸,若不解決,花東仍是一票難求。
2019.1.24
花蓮
台東
宜蘭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Fill 1
生活.醫藥
【運量篇】買錯車、施錯工,10年砸466億、東部返鄉票僅增304張
10年來,台鐵砸了近500億買列車、做花東鐵路電氣化,但為什麼花東人想回家還是要深夜搶票,東部鐡道投資這筆「糊塗帳」,台鐵決策錯在哪?又該如何改變?
2019.1.24
花蓮
台東
宜蘭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Fill 1
生活.醫藥
【效應篇】普悠瑪事故後,台東孩子何時等來下一個張加穎老師?
普悠瑪翻覆事件,讓台東一次痛失2名年輕教師。14歲的學生下定決心「以後也要像張老師一樣回到台東教英文」,有權有能的大人,能否也下定決心,真正對症下藥⋯
2019.1.24
台東
教育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