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及8月,台灣首度進行兩波大罷免投票,第一波共有24位國民黨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第二波則有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這項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潮」,將對台灣社會與政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面對大罷免潮,《報導者》的關切焦點是:有哪些是新的政治現象?又有哪些政治文化出現改變?記者從各地現場帶回第一手觀察後發現,此次罷免團體有許多不曾參與政治活動的公民素人,更有很高比例的志工是女性,這些街頭運動新面孔值得關注。
在此同時,我們從民眾最想了解的憲政問題切入,請教不同政治立場的多位法政學者,完整呈現這些學者對於大罷免相關憲政問題的多元觀點,提供讀者進一步思考當前憲政僵局在制度面的應然與實然。
到了選戰白熱化之際,我們則深入呈現被提案罷免的國民黨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如何固守選區,從國民黨的區域聯防策略、「藍白合2.0」聯合造勢,到「高仇恨值」成為選戰兩面刃,我們都有完整的報導,並且推出Podcast節目及影音節目,努力以不同形式呈現對大罷免的觀察。
這兩波罷免投票揭曉當晚,我們立即提供學者專家的多元解讀,由《報導者》Data小組製作的各村里投票分析圖表,也成為讀者觀察自家所在村里投票趨勢的重要參考指標。
「大罷免潮」進行之際,台灣正面臨關稅戰、救災等各項內外挑戰,朝野政黨下一階段能否以國家發展為重,踏出善意和解的重要步伐?總統與執政黨如何回應最新民意的期待?當前憲政體制的運作能否化解政治僵局?罷免團體展現的公民力量又將走向何方?都將是觀察大罷免潮何去何從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