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盜伐
Fill 1
山老鼠續篇:從越南移工之死,尋訪山林深處的共生與衝突和判決書記載以外的故事
「這些移工就在我的原保地蓋工寮、種菜,」部落牧師Wumas的一則臉書貼文,成為《The Real Story》繼神木買賣、巡山員的系列節目後,延續「盜伐」主題的線索。事隔一年多,《報導者》採訪主任子午重返事發地點,拼湊出判決書裡遺漏的故事,看見失聯移工在台灣山區頻繁砍伐、彼此接應的現場,以及他們與原住民族部落既緊密又矛盾的關係。
2023.3.14
原住民
產業
移工
農業
傳統領域
越南
仲介
警政
原住民保留地
南投
森林
盜伐
Fill 1
評論
【投書】友善農業如何守護山林?鎮西堡部落與森林共存的學習之路
近日網路上一張鎮西堡農耕地的空拍照,被部分網友批評為山坡地過度開發。從鎮西堡部落抵抗殖民政府伐木的歷史,到與森林共存的農業,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鎮西堡其實有助台灣重新定位山林政策。
2023.3.2
環境
新竹
原住民
政治政策
農業
文化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重新伐下族人親手種的樹──與國家和解,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
2022年,苗栗南庄首度出現賽夏族人組成的林業合作社,承包林務局伐木業務,寫下台灣林業史新頁──其中還包含曾參與盜伐的山老鼠。歷經近80年與林務局的對立、和解,原住民終以主角身分抬頭挺胸走進森林。
2023.2.12
原住民
產業
農業
經濟
文化
歷史
森林
盜伐
酒癮
Fill 1
環境.教育
藏在部落邊緣的工寮──越南移工盜伐產業鏈,對檢警和原民生態的挑戰
因偏鄉與農業地區長期缺工,移工社群與民間社會互相依存,已是難以忽視的現實。我們來到南投信義鄉,看見寄生於部落邊緣的失聯移工社群背後的盜伐問題,當地原住民和檢警怎麼想?
2023.2.12
原住民
產業
移工
農業
傳統領域
越南
仲介
警政
原住民保留地
南投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夏夜裡的那聲槍響──原住民獵人誤殺移工山老鼠,案件背面的多重隱憂
一件越南籍盜伐移工在南投山區遭槍擊致死事件,公權力以「原住民獵人誤射」定調結案,然而案件周圍仍有許多未解謎團,反映出兩個族群在國家法制外、灰色地帶的交會⋯⋯
2023.2.12
原住民
產業
移工
司法
越南
警政
原住民保留地
南投
森林
盜伐
Fill 1
海拔兩千公尺的「偵探」:聽鏈鋸聲、追盜伐路徑,巡山員們如何與山老鼠鬥智?
怎麼知道有沒有山老鼠偷伐神木、破壞山林?在台灣,這個工作是由全台約1,000名負責巡視山林的守護者——林務局護管員們負責。 每隔幾天,護管員會入山待個一晚到一個禮拜不等;白天在山野中移動,探查伐木痕跡;夜晚,靜聽有無鏈鋸的聲音;有時和山老鼠撞個正著,沒有佩槍和執法權的他們,動輒以肉身壓制,或者跳下懸崖追捕逃逸的揹工⋯⋯平靜的日子裡,這群爸爸/媽媽們會圍著營地,用手機和遠在一端的孩子視訊。
2022.2.14
移工
公務員
警政
森林
盜伐
Fill 1
影像
2021《報導者》年度照片選集:多走一步,示意有光
新興毒品與菸品、網際世界的虛實、土地與法律的探尋、森林與人性的拉扯、海洋漁業的追蹤、真相的挖掘⋯⋯在路徑上灑落些許數位銀鹽和記者意志,在那前方未明之處,示意有光。
2021.12.29
環境
香港
體育
人權
勞權
原住民
產業
教育
能源
緬甸
電影
科學
毒品
農業
藝術
海洋
防災
Tibet
漁業
公投
六四事件
攝影
心理
COVID-19
民俗
公衛
疫苗
LGBTQ+
土地徵收
軍事
電子煙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見證傷痕與守護山林:第一線與山老鼠鬥智的巡山護管員
《報導者》跟隨執行任務的森林護管員進入全台山老鼠最猖獗北橫山區,實際看見檜木森林遭到破壞的慘況以及巡山工作的挑戰。
2021.12.7
移工
公務員
警政
森林
盜伐
Fill 1
政經.產業
林務局睽違10年重啟標售貴重木,能否遏止盜伐?或反助長地下市場?
林務局決定正視需求端,讓非法的珍貴木市場能導入部分合法來源,加上認證標記做到透明化。然而卻出現了挑戰官方界線的「地下林務局」?
2021.12.7
產業
政府國會
司法
政治政策
經濟
森林
盜伐
直播
Fill 1
政經.產業
從牛樟木到肖楠、扁柏,揭開國產珍貴木材的神祕地下市場
民間對珍貴木材的渴望,在禁伐30年後形成龐大地下市場。蟾蜍茶盤、聚寶盆、佛珠等木藝品背後,很可能隱藏著盜伐產業鏈的痕跡。
2021.12.7
原住民
產業
移工
司法
兩岸
森林
盜伐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