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4EP3】

西部沿海最熱話題「光電」:政府力推、業者搶進,為何台灣「漁電共生」獨步全球卻又一波三折?
(攝影/黃世澤)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因應氣候變遷與國際淨零碳排放趨勢,「能源轉型」已是最受社會關注、選舉時各黨派候選人必提的政見之一,儘管程度與路徑未必相同,發展綠能光電卻是共同前提。

由於平面土地少,結合台灣昔日強項養殖漁業與綠能發電系統的「漁電共生」,成為能源政策的一線曙光,但政府設定2025年達到4.4GW的目標,目前卻只有落實1成多,進度遠遠落後。

有些區域爆發養殖戶和承租戶間的利益衝突;有些城鎮居民為了保存家鄉地景而抗爭;也有光電業者與漁民籌備多年,希望透過光電開發重新活化荒廢的魚塭,卻在申請書被退件後才發現被政府「滾動式調整」的規定給卡住——早前私挖魚塭的地目違規、農業部政策溝通的反覆、業者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經濟部設置「環境社會檢核」卻遺漏許多潛在衝突⋯⋯許多長期累積的各方問題,都在快速推行且變動中的政策中凸顯出來。

農業部「縮減養殖漁業」的目標與經濟部的「光電發展」政策產生矛盾⋯⋯。

這集,一起來從台南七股、雲林口湖的光電爭議背後,了解「漁電共生」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日益複雜的執行細節中,能源轉型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來賓|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報導者》記者黃浩珉;製作團隊|方德琳、藍婉甄、汪彥成)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