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環境
Fill 1
影像
劉軒宇/煙囪之下,大林蒲記事
南星計畫擱置多年、遷村討論未有共識,曾經繁榮的漁村如今被煙囪包圍⋯⋯同為高雄小港人,攝影者穿過煙囪、走進地方信仰中心、市場與百年老宅,紀錄大林蒲20,000人的生活與生存日常。
2023.3.18
環境
高雄
攝影工作坊
宗教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從《鞋貓劍客2》看現行法律中的「毛小孩」
毛小孩和人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但當法律制度多以人為本位思考,既有法律是否有牠們安身立命的處所?法官王子榮從《鞋貓劍客2》細數法律的相關規範與待努力的留白處。
2023.3.17
環境
司法
教育
電影
動物保護
法律人追劇
Fill 1
環境.教育
台南九崴電廠興建爭議延燒,我們需要這一座民營天然氣電廠嗎?
在「減煤增氣」的能源轉型架構下,台灣正加速天然氣機組設置。然而預計在2026年商轉的九崴電廠,因選址爭議,正遭居民強烈抗議。若以整體能源需求評估,我們是否一定需要這座天然氣廠?
2023.3.13
環境
產業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經濟
Fill 1
評論
【投書】友善農業如何守護山林?鎮西堡部落與森林共存的學習之路
近日網路上一張鎮西堡農耕地的空拍照,被部分網友批評為山坡地過度開發。從鎮西堡部落抵抗殖民政府伐木的歷史,到與森林共存的農業,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鎮西堡其實有助台灣重新定位山林政策。
2023.3.2
環境
新竹
原住民
政治政策
農業
文化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受傷的生靈也有重新活過的機會──野生動物復歸路與牠們的引路人
台灣有一群救傷專家組成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為東部的傷病動物點亮回家的路。《報導者》實際走訪,參與野放工作,也聆聽保育員與獸醫師的心聲,看見他們對野生動物「不要再見的愛」,也見證生命的強韌與脆弱。
2023.2.1
環境
醫療
台東
動物保護
科學
森林
Fill 1
評論
從《金融醜聞》到《終極一曲》:4類紀錄片裡的現實人生
隨著運動菜單從健走機、划船機到重訓,執行長何榮幸2023年追劇菜單端出「紀錄片」好菜,有記者不懈求真、體壇驚人醜聞、藝人突破自我的勇氣,以及所有地球人都無法轉身迴避的環境議題⋯
2023.1.19
紀錄片
環境
體育
電影
音樂
海洋
世界盃
媒體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投書】解決再生能源爭議再思考:漁業、環境、綠電共存的發展方式
為了調和光電開發衝擊的環社檢核制度,為何難以引導光電健全發展?適用環評審查的離岸風電開發,納入生態議題卻忽視漁民經濟問題?能源轉型該如何兼顧生態與生計,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與研究員提出他們的建議。
2022.12.6
環境
能源
政治政策
漁業
經濟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投書】台塑越南河靜汙染之後:聯合國企業人權論壇觀察報告
台灣在國際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卻總是輕忽責任,如何防止如台塑越南河靜鋼鐵汙染的人權悲劇再次發生?聯合國企業人權論壇中,作者看到國際最新發展趨勢。
2022.12.5
環境
人權
產業
司法
法國
土地汙染
NGO
水汙染
聯合國
Fill 1
評論
李根政/在淨零排放的路上,讓森林碳匯提升台灣森林的多元功能
台灣「2050淨零路徑及策略」估計森林碳匯可抵減約台灣8%的碳排量。雖然佔比不高,筆者認為仍應在此時機,盤點本島的環境特色和森林治理脈胳,納入關注森林的公眾參與,為台灣森林多元功能加值。
2022.11.14
環境
教育
政治政策
農業
氣候變遷
森林
Fill 1
影像
陳伯義、林韋言、王文彥、林軒朗/綜覽自然人造的關懷反省
曾文溪流域的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為台灣農業重鎮提供了必要水源,它們龐大的混凝土身軀坐落在自然溪流之上,順流而下則能看見人類社群依靠這些人造物築起的生活,透過攝影之眼,從空中、水上、設施內外看見這些流域上的巨城。
2022.10.29
環境
漁業
文化
攝影
1
2
3
4
5
6
…
27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