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農業
Fill 1
政經.產業
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
走私澳洲龍蝦不稀奇?早在1990年代,在交雜的政治、歷史與地理因素下,金馬和中國兩岸間開始出現「海上交易」,至今頻繁如日常。金馬在地居民,對於走私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也有多元聲音。
2023.1.9
金門
中國
產業
兩岸
農業
漁業
經濟
歷史
軍事
馬祖
Fill 1
文化.藝術
帶從未到海邊的媽媽去看海──盧盈良《神人之家》冥冥之中的人生劇本
獲2022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神人之家》,是盧盈良離家23年後「浪子回頭」的家庭紀錄,起於母親想拍遺照的一句話,也因想幫通靈哥哥籌錢紓困而啟動。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推著他拍出來。
2022.11.17
導演
紀錄片
嘉義
金馬獎
農業
人物專訪
宗教
家庭
博弈
Fill 1
評論
李根政/在淨零排放的路上,讓森林碳匯提升台灣森林的多元功能
台灣「2050淨零路徑及策略」估計森林碳匯可抵減約台灣8%的碳排量。雖然佔比不高,筆者認為仍應在此時機,盤點本島的環境特色和森林治理脈胳,納入關注森林的公眾參與,為台灣森林多元功能加值。
2022.11.14
環境
教育
政治政策
農業
氣候變遷
森林
Fill 1
影像
黃煌智、謝佩穎、陳宗怡、金玉善/凝視流域百姓的日常群像
鄒族現代獵人的夜間狩獵,全台最大芒果產地的果農群像,知水、巡水、世代看顧著嘉南平原水圳網絡的「掌水人」,以及多元文化家庭的青年面孔,這些人物影像拼湊出曾文溪廣大流域上庶民生命的日常切片。
2022.10.29
環境
原住民
農業
文化
攝影
Fill 1
人權.社會
戰鬥與日常──反坤輿掩埋場抗爭下的龍昇村民記事
坤輿掩埋場來到龍昇村,不只改變了地貌,也改變了人:不識字的老農學會舉布條抗議;中生代從埋頭賺錢到開始關心社區動態;懵懂的新生代亦長大成人,站上前線。這是抗爭派村民的故事。
2022.10.16
環境
苗栗
社運
農業
人物專訪
廢棄物
環境汙染
Fill 1
影像
許震唐/神木、山水與記憶
位於南投與嘉義交界的神木村,是濁水溪上源水系中,土石流的代名詞,每逢颱風暴雨總面臨不一災情,政府希望遷村,村民們卻去而復返,這裡雖非良田,卻有著養活三代人的山水記憶⋯⋯
2022.10.15
環境
颱風
農業
圖文故事
攝影
濁水溪
山林
Fill 1
文化.藝術
逃開地獄惡犬你需要一根電線──鍾永豐《江湖卡夫卡》變形記
多年隱藏在官員人皮底下,宛如業餘人類學家觀察政治江湖的鍾永豐,寫詞寫文20年,在生祥樂隊新專輯裡自覺該寫一下自己了:「現在寫這些痛苦窩囊的經歷,會比年輕時多一些有趣的觀察吧!」
2022.10.2
政府國會
社運
音樂
鍾永豐
農業
人物專訪
家庭
Fill 1
人權.社會
中央山脈裡,那些扎了根的移工家庭
《報導者》來到中部高海拔的蔬果產區,在一處有3千名失聯移工的農業聚落,遇見一組組的移工家庭,以及從襁褓到學齡階段的寶寶。這裡有綿密支持網絡,也有代價與危機。
2022.9.12
醫療
人權
勞權
移工
農業
東南亞
經濟
育兒
家庭
Fill 1
影像
馬雨辰/建案廣告如墓碑,悼念農村逝去的年華
新建案的廣告,矗立在預售土地上,像是整個村莊最大的墓碑。被夷平的農地、日益衰老的舊矮房、拔地而起的新建築,與農村景色層疊交互,就像是在為村莊舉行一場盛大的告別式。
2022.9.10
嘉義
建築
農業
圖文故事
社會觀察
攝影
Fill 1
影像
紀新洲/花蓮,一座山海之城的心跳聲
受限於地理位置、開發時序,長期以來位置較為邊陲的花蓮,同時也坐擁絕美山海。這封傳真以街頭攝影的方式,記錄下這座城市的心跳與時間切片。
2022.7.23
花蓮
在地傳真
觀光
農業
漁業
社會觀察
攝影
1
2
3
4
5
6
…
1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