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台鐵
Fill 1
文化.藝術
高架化開發下縮水的國定古蹟:彰化扇庫搶救2.0,鐵道文資保存再一戰
「活的博物館比不會動的標本更吸引人!」彰化百年扇形車庫今年升格為國定古蹟,被視為扇庫「靈魂」、保留鐵道發展史的三項重要設施,卻因高架化建設而被排除在外⋯⋯開發與文資保存只能二選一嗎?
2022.12.25
白色恐怖
彰化
政治政策
文化資產
台鐵
文化
歷史
台北
Fill 1
影像
台鐵五一勞動節不加班:抗議公司化草案缺「安全」,表定班次全停駛、僅加開18列次區間車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台鐵工會發起「依法休假」的不加班運動,對於現行公司化草案缺乏安全改革內容,表達抗議;而凱道之前,勞團組成的「五一行動聯盟」今年也沒有休假,持續為勞工發聲:「要加薪、要職安」!
2022.4.30
勞權
政治政策
在地傳真
職業災害
台鐵
交通
攝影
公共安全
Fill 1
軌道修不平、ATP老被關,獨家追蹤台鐵改革進度4年,我們的發現是⋯⋯
有錢買新車,沒錢做養護,軌道愈修愈不平;出事就調整SOP,但故障本身還是沒解決;無線電時常斷訊,巡軌員每天上工只能自求多福⋯⋯,2018年普悠瑪18死意外發生後,《報導者》一次又一次揭露台鐵制度問題、持續追蹤改革步伐,但記者心中沒有取得獨家的見獵心喜,反而因直擊台鐵鏽蝕的安全機制更加沉重⋯⋯
2022.3.31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公共安全
Fill 1
政經.產業
【鐵道學會獨家評析】失真的台鐵體檢報告,半數改善項目未實質完成
政府公告台鐵體檢144項目已近全數改善,為何仍發生太魯閣等15起重大事故?《報導者》與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等專家合作,逐條檢視改善成效,與官方認定有極大落差。原因為何?
2022.3.27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防災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Fill 1
人權.社會
太魯閣的眼淚:在停格的生命裡,家屬誓言監督改革「直到台鐵變安全」
11位在太魯閣事故中痛失親人的家屬成立「太魯閣的眼淚」,走向積極倡議之路。掛著未乾的淚水,在事故一週年前夕,其中4位家屬帶著已逝者的紀念物接受《報導者》專訪。
2022.3.27
政府國會
日本
災後重建
防災
台鐵
交通
家庭
心理
工安
Fill 1
政經.產業
安全計畫消聲、票價機制缺席,台鐵「公司化」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
行政院「台鐵公司化」草案將在立法院審議,但安全規章未入法、票價調整機制沒討論,令人擔憂這樣的「半套」改革會否如空中樓閣?交通部又如何回應外界質疑?
2022.3.27
時事
日本
政治政策
公務員
台鐵
交通
工安
公共安全
Fill 1
影像
馬雨辰/如此一來,就會消失的菜市仔──嘉義北興公有零售市場
因鐵路高架化,嘉義北興陸橋在未來幾年將面臨拆除,也連帶影響到橋下北興市場的生存。60年前,此處散市絡繹不絕;如今除了早餐時間,多半只餘攤販的日常對談,或是一陣寂寥。
2021.10.30
嘉義
在地傳真
台鐵
交通
社會觀察
攝影
Fill 1
評論
鍾慧諭/投資更大、爭議仍多,迷失中的北宜高鐵如何解?
高鐵延伸宜蘭設站選址引發中央與地方熱議,然而,交通改善計畫初衷是解決國五塞車、還是改善東部運量?宜花東人需要的是什麼?花1,700億蓋高鐵是最佳解嗎?一切應回歸專業,讓利害關係人參與方案討論。
2021.9.30
宜蘭
時事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Fill 1
影像
再看她一眼:消失的激情與地景,沒入時光的南鐵抗爭
8年間,南鐵地下化從政策轉折到拆遷者、聲援者起落,鐵道邊的老社區未來勢將成一則都巿傳說,我們重新整理這一場抗爭影像紀錄,為都巿轉型的陣痛留存永恆的證據與記憶。
2021.9.8
台南
人權
時事
社運
民進黨
居住正義
拆遷
圖文故事
台鐵
交通
社會觀察
Fill 1
解析太魯閣事故首份調查報告:沒電的電瓶、「被忘記」的邊坡防護、30位死者為站票
以一個長期深入台鐵內部問題的記者角度,嚴文廷告訴我們他如何看待這個報告和台鐵的核心問題,和一個記者的內心話:「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去追, 希望從更多角度和思維喚起大家的重視,至少做到不遺忘吧!我們不要讓遺憾再次發生。」
2021.8.22
花蓮
台鐵
交通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