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台鐵
Fill 1
生活.醫藥
接住他人的手能如何接住自己?災難過後,救災助人者的心理衝擊和重建
太魯閣號事故救援結束,心理重建之路才剛要開始。無論是在現場救援的警義消、國軍、醫護,或承接家屬情緒的社工,都有諸多心理衝擊。一套常設、獨立、具隱私,讓救難人員無後顧之憂的心輔機制仍未臻健全⋯⋯
2021.4.21
醫療
消防員
災後重建
職業災害
防災
社工
台鐵
追蹤報導
心理
警政
Fill 1
生活.醫藥
【後續調查】台鐵工地與安全管理長期鬆散,太魯閣號事故只是冰山一角
《報導者》從工地現場、法規制度、內控外核層面檢視台鐵安全管理缺口,發現在太魯閣事故相近地點,5年前即有巨石掉落,但台鐵用人工監控2年多才發包興建明隧道。專家呼籲在台鐵體質改善前,要修改施工區的內規,強制行經列車都降速慢行。
2021.4.6
時事
政治政策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工安
Fill 1
生活.醫藥
有形的縫補、無形的救贖──專訪遺體修復師76行者團隊
因猛烈撞擊,台鐵太魯閣號罹難者遺體多有嚴重損傷,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從台灣各地奔赴花蓮殯儀館,「希望家屬來看他時,至少可達到9成期待,有安慰到家屬。」修縫亡者身體的傷,補償來不及道別的憾,便是他們前來的目的。
2021.4.6
時事
災後重建
台鐵
心理
Fill 1
生活.醫藥
台鐵近60年最嚴重意外:太魯閣號事故49死,218人輕重傷
4月2日上午9時28分,花蓮縣秀林鄉台鐵東正線清水隧道北口,一輛工程車輛從山坡滑落鐵軌,撞上行經的太魯閣號408次列車,造成列車出軌卡在隧道內,是台鐵近60年來最嚴重的意外事故。
2021.4.2
花蓮
時事
台鐵
交通
追蹤報導
Fill 1
環境.教育
楊書容、蔡中岳/告別塞車之島,前瞻計畫應發展綠色運輸
疫情後許多國家積極「綠色振興」,推動自行車道等減碳交通政策。反觀台灣前瞻預算花了數百億興建停車場、鐵路立體化等硬體建設,卻忽略了以政策管理將人流從私人運具導向大眾運輸,這樣只敢給蘿蔔、不敢給棍子的政策將造成什麼問題?
2020.11.24
環境
空氣汙染
政治政策
前瞻
台鐵
交通
自行車
Fill 1
人權.社會
反南鐵東移運動的矛與盾──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
《報導者》深入反南鐵東移抗爭現場、進駐抗爭者家中,記錄拒遷戶如何在各方壓力下崩解。這場8年的反迫遷運動,是哪些官方策略與住戶內部矛盾,讓抗爭力量逐漸消散?
2020.9.19
台南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台鐵
交通
土地徵收
Fill 1
政經.產業
土地開發優於土地正義──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從原軌到東移的轉彎關鍵
台南鐵路地下化是近年爭議極大的土地徵收事件。《報導者》掌握多份未公開政府報告,揭開自規劃初期即存在並優先考慮的「原軌案」,卻被「東移案」後來居上的關鍵。
2020.9.19
台南
社運
政治政策
財政
拆遷
台鐵
交通
Fill 1
人權.社會
老病凋零無力續戰──抗爭8年後,他們搬進南鐵安置宅
這是反南鐵東移8年抗爭裡,其中一戶在最後一刻「被妥協」安置的家族故事。「我們答應,但沒有同意⋯⋯」陳秌沛將這句話說了又說。他的心願,仍是把家蓋回來。
2020.9.19
台南
人權
社運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拆遷
台鐵
土地徵收
Fill 1
人權.社會
從租用到迫遷──南鐵東移,25年政策與地貌的轉變
南鐵東移爭議橫跨25年,《報導者》結合Google衛星圖資與重要文件史料,試圖還原這起台南重大公共建設的時空演變。
2020.9.19
台南
財政
居住正義
台鐵
交通
歷史
Fill 1
生活.醫藥
真的假的?火車行駛的「匡噹匡噹」聲,是防軌道熱脹冷縮的設計?
為什麼台鐵火車會發出「匡噹匡噹」聲,高鐵卻不會?這個小細節和鐵軌設計息息相關。到底天氣熱脹冷縮如何影響鐵軌?人們又怎麼克服鐵軌變形的問題呢?
2020.8.23
科學
台鐵
交通
Mini Reporter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