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食物
Fill 1
評論
卡斯楚的魚、乳牛與食譜──從《獨裁者的廚師》,看懂食物就是權力
不管是棒球、政治、煎魚、養牛,古巴強人卡斯楚都堅信自己最懂。他的私廚怎麼看這位指揮官老闆?《獨裁者的廚師》在飲食文化觀察與廚師口述的背後,藏著對「獨裁」與「服從」現象的反思。
2021.4.7
食物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Fill 1
政經.產業
千萬罰鍰也難嚇阻,非法魚翅如何被送上你的餐桌
《報導者》持續追蹤遠洋漁業,發現高額罰款下仍有漁船違法捕鯊,只要卸魚逃過檢查,被收購後難被查緝,非法魚翅就這樣上桌。
2021.1.31
產業
司法
政治政策
動物保護
海洋
漁業
食物
追蹤報導
Fill 1
評論
林運鴻/從台灣米到美國豬,「吃什麼」就是一場文化戰爭──《食.農》對食品安全的深刻反思
《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闡述台灣人改吃大量麵食的歷史背後,就是政府把農業當貿易商品,最終導致台灣的農業供應在土地上被連根拔起。如今台灣面臨另一波萊豬貿易戰,作者的觀察是?
2021.1.7
政治政策
食安
農業
食物
經濟
文化
歷史
Fill 1
環境.教育
真的假的?茶葉不全長在高山,低海拔「港口茶」能耐40度酷暑?
港口茶是台灣目前茶葉分布最南端、海拔最低處,種植在動輒超過30度高溫、又有落山風吹襲、海風鹽分干擾的恆春海邊,港口茶的生命力為何這麼強?
2020.10.1
屏東
農業
食物
Mini Reporter
Fill 1
影像
張良一/集合啦!割稻農友會──貢寮山區「換工」相挺的稻作傳統
今日台灣已極少再見傳統手工割稻,貢寮石壁坑山因地形不利割稻機進入,意外保留舊時換工互助的傳統,人工割稻是怎樣的景象?張良一以影像記錄稻香。
2020.7.25
在地傳真
農業
食物
文化
攝影
Fill 1
環境.教育
真的假的?台灣芒果超級強,農民用外來種改出本土種?
台灣農民多年來用「洋芒果」培育出金煌、玉文、夏雪等超過10種以上品種。芒果育種為什麼是高難度任務?台灣民間高手們又如何土法煉鋼、創造出芒果帝國呢?
2020.7.5
科學
農業
食物
Mini Reporter
Fill 1
生活.醫藥
繁華落盡的老上海味──台灣第一代江浙菜大廚收山
「我們第一代台籍江浙菜師傅,到我算最後一個了。」台北的老上海菜館4月不敵疫情熄燈,大廚「寶哥」彭永寶經歷,說出了上海菜在台灣起落的時代故事。
2020.6.14
食物
文化
COVID-19
歷史
Fill 1
生活.醫藥
總舖師與水腳最漫長的寒冬──疫情下,失溫的古早菜和宴客文化
疫情讓外燴業者訂單少9成,比起失業、菜譜失傳,資深總舖師更憂心台灣失去辦桌真正的宴客文化和民俗意涵。
2020.6.14
產業
食物
文化
COVID-19
民俗
歷史
Fill 1
文化.藝術
好兄弟也少一味──神人鬼同歡的嘉義「輪普辦桌」風華不再
嘉義7月輪流普渡的傳統全台少見,居民白天供祭好兄弟,晚上辦桌宴請好朋友。然而疫情也改變了神人鬼同歡情景...
2020.6.14
嘉義
宗教
食物
文化
民俗
歷史
Fill 1
影像
張凱婷/伴桌.辦桌
隨著時代發展,台灣宴請文化也不斷改變,傳統辦桌的人情味與飲食文化逐漸走向娛樂、排場、精緻化,古早味拼轉型之餘,也努力留下傳統好滋味。
2020.1.25
攝影工作坊
食物
文化
攝影
民俗
1
2
3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