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女子足球學生出面指控,配合教練周台英、教授陳忠慶「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連續2週配合採血,甚至遭威脅扣除畢業學分,還曾由非醫事人員進行,引發全國高度關注。此案除涉學術不端,更血淋淋揭露體育科系學生在教練即老師──學業與運動發展生殺大權遭同一權力者掌握──之下,教育權力不對等、易遭霸凌等處遇。
《報導者》獨家掌握「台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執行「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過程中竟擅自變更計畫內容、未落實知情同意,甚至未揭露共同主持人周台英為研究參與者所屬球隊教練的利益衝突。今天(7月18日)傍晚,台師大召開研究倫理委員會(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REC],與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功能相同)進一步釐清。據了解,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可能僅是冰山一角,近5年周、陳主導的研究案中,還有應送IRB、卻未送審的案子;《報導者》以Google學術搜尋(Google Scholar)也查到兩人近年發表了多篇國際論文、部分研究時間與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重疊,即台師大女足學生可能同時間接受不同研究案的採血──此案恐捲動成台灣近年最嚴重的一樁人體試驗學術不端事件。
去年(2024)11月28日,民進黨立委陳培瑜揭發台灣師範大學女子足球隊員被強迫抽血達3至7年;隨即,台師大暫停遭學生指控的教練周台英及助理教練等人職務,並依據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啟動調查。但儘管台師大霸凌調查委員會認定周台英校園霸凌,建議予以解聘、2年不得聘任為教師,但教師評審委員會(教評會 )未採納,僅對周台英處以不予晉薪等5項行政處分。今年5月台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調查確認違規後,教育部於5月19日召開專案會議,認定台師大及其研究倫理審查會未善盡監督、查核責任,屬情節重大,對陳忠慶等人分別處50萬元罰鍰,且一年內不得申請政府機關或政府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研究經費補助。
但台師大和教育部第一波懲處出爐後,霸凌問題未被提起引發投訴的學生更大不滿,認為調查內容不符實情,再度向人本教育基金會、立委范雲、受試者保護協會等單位二度陳情。7月中旬,多名學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公開抽血影片;7月15日,立委陳培瑜、吳沛憶、范雲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台師大學生會長共同召開記者會,讓此案沸騰。

同時,《報導者》也獨家取得台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針對「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一案的調查內容,光是此案,即已有多項嚴重違反研究倫理的事項。
國科會自2018年11月起推動執行「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2023年起推出「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畫2.0」,是一個4年期計畫,執行期限為2023至2026年,台師大以「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取得總經費2,693.5萬元。
此計畫再以整合計畫的方式下分4個子計畫案,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陳忠慶原為總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阮啟弘、桃園長庚復健科醫師林瀛洲、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葉士青,分別以「女性足球心智表現與選才之衡鑑平台」(子計畫1)、「女性足球員傷病防護監控系統」(子計畫2)、「精準女性足球虛擬實境抗壓評估及訓練策略」(子計畫4)的計畫主持人、也同列總計畫協同主持人,而陳忠慶同時兼「女性足球比賽之運動表現策略」(子計畫3)的主持人、周台英則為此子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之一,而目前爆發違反倫理的即為「子計畫3」。
《報導者》獨家取得台師大的研究倫理調查報告顯示,此計畫案竟然事先提供REC審查的內容、與實際執行的計畫根本不同,甚至總計畫主持人陳忠慶第一年就出國、由共同主持人持續收案,都未依規定需事先申請計畫變更。陳忠慶因此溢領總計畫主持費105,000元,也在事後調查出爐後才扣除。
其中,爆發爭議的「子計畫3」,協同主持人周台英是受試學生的老師、亦是球隊的教練,依規定根本不能擔任相關計畫的主持人,竟然在計畫送硏究倫理審查時,沒有進行利益揭露,埋下此案受試學生與計畫主持人有權力不對等、無法以自由意願加入研究的衝突。計畫從一開始就已偏離學術倫理的正軌。
「子計畫3」原本設計4個實驗:
- 於不同月經週期期間(行經期、濾泡期、黃體期),進行單場90分鐘模擬比賽。
- 在行經期連續給予每天30分鐘遠紅外線照射,並進行單場90分鐘模擬比賽 。
- 1)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分別間隔休息48或72小時。 2)在低溫與高溫環境下,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
- 1)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賽前進行單次30分鐘紅外線照射。 2)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賽前中後皆進行每天30分鐘遠紅外線照射並穿著遠紅外線褲。 3)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賽中皆進行10分鐘滾筒按摩處理。 4)進行三場密集90分鐘模擬比賽,賽前中後皆進行10分鐘滾筒按摩處理。
結果計畫第一年並未執行原規劃之實驗1、第二年也未執行原規畫之實驗2,第一年和第二年改執行原規劃第三年之實驗3和實驗4,但均未向REC委員會申請變更。陳忠慶在調查報告中也坦承:「2023年底起忙於授課、學術研討會及計畫申請等學術事項,加上對於學術研究倫理所有細節規範不甚清楚,故忽略IRB/REC所核准計畫內容須完全與計畫通過核定內容要一致⋯⋯而造成研究倫理偏差事件,對於參與研究受試者、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及校方造成困擾,深感內疚並深刻檢討。」
審查委員也發現,研究團隊沒有確實執行知情同意程序,而最初向REC提供的計畫報告,甚至沒有清楚明列需要採血,知情同意書上也沒有列出抽血時間點 、抽血頻率、採血量、血液生化檢測項目 丶指尖血乳酸等等。
雖然事實調查,此案確實沒有連續14天、每日採血3次的狀況,也沒有在非醫療人員執行下採血,但是確實有知情同意書後補、檢測費用也補發的狀況。
研究團隊在去年提供10名研究參與者名單,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逐一進行電話聯繫訪談,最終有5名研究參與者接受電話訪談。根據訪談紀錄,5位都確認有指尖採血和抽血,對於加入研究前是否有詳加說明研究目的與風險,其中有3位表達未說明,以及有一位提出有其他同學在討論時被罵,所以不敢詢問是否會有任何不良影響。
不過,根據事後調查發現,儘管受試學生沒有每日採血3次,但連續採血的時間也多達9天。
雖然中央大學及桃園長庚復健科負責的3項子計畫,也都自行向所屬機構申請並通過IRB審查,但各子計畫IRB/REC審查員都不清楚其他計畫執行的方式,也造成同一批選手可能同時接受侵入性檢查的風險。
其中長庚的「女性足球員傷病防護監控系統」計畫也有抽血檢查,此計畫主持人林瀛洲長年擔任國家代表隊隊醫。目前林瀛洲帶隊在德國萊茵魯爾參加世大運,接受《報導者》越洋採訪強調,他是受台師大邀請加入這項計畫,收案是女足隊20多個隊員,「知情同意書是我一個一個親自向她們解釋、取得同意才進行,也都有通過長庚的IRB審查,檢測費用當然也是如實核發。」長庚的計畫主要是針對選手「運動傷害」防護這一塊,以營養檢測、健康問卷檢視選手狀況,同時半年抽血一次做健康檢查,「很多選手訓練量有時會超過營養攝取,這可能造成他們容易疲勞性骨折,這些檢測為的是找出易受傷害的選手,針對個別化加強及營養介入,如果有下肢傷害風險的選手,也會進行肌力檢測,併使用貼紮方式保護、預防受傷。」
林瀛洲也澄清,雖然身為總計畫協同主持人,對於各子計畫方向有了解,但其他子計畫實際進行的狀況並不清楚,「台師大的採血、抽血,都沒有經過長庚醫院,更不可能在長庚醫院儲存血液樣本。」
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指出,目前IRB/REC審查最大的困難就是,IRB是「事先審查」,之後若有計畫變更,常常不一定能掌握到,而多機構進行的整合計畫應該要互相提報,「否則同一群選手,重覆被研究、同時被不同研究採血,在倫理上不能接受,但IRB/REC卻無法知道,就無法做出保護受試者的審查。」

根據台師大的研究倫理調查報告中,子計畫3的2年研究中,各收案10人、總計20人,而核對名單中,竟沒有此波具名投訴學生簡奇陞。《報導者》今日專訪簡奇陞,她逐一確認報告內的細節。
根據報告內容,台師大執行的子計畫3共進行兩次的施測,分別是2023年1月4日至16日,以及2024年7月12日至24日,進行一次低溫15度的冷環境以及35度的熱環境測試。簡奇陞翻找自己在手機裡面的紀錄顯示,她在2021年8月就接受過冷環境,整個人要泡在冰水裡面,因為很冷所以特別在自己的社群動態上有紀錄。她也強調,每一次都有十幾人一起接受施測,並非只有名單上的10人,「至於為什麼名字不在(精準運科計畫)裡面?」她猜測,「跟周教練吵架後,可能覺得我意見多,所以沒有把我放入施測名單內。」
簡奇陞也以白板說明當時她所接受的抽血與受試內容:分別在寒暑假進行,第一天早上7點空腹抽血後,隔天不抽血,接下來連續13天抽血,結束後進行各項體能測試,尤其是羅浮堡間歇性折返跑測驗(Loughborough Intermittent Shuttle Test, LIST),20公尺的距離先走三趟、衝刺一趟,以55%的力量折返三趟,最後是95%衝刺三趟──這是一個循環,要在15分鐘內完成至少10個循環;結束後針扎手指頭採檢血液,再進行剩餘4個15分鐘。「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從早到晚做完所有測驗通常都已經天黑,我印象中計畫主持人陳忠慶只有在一旁觀看,從來沒有對女性足球員講話,也未曾對於施測內容做過說明,施測過程都是由助理或是學姐協助操作,」簡奇陞說。
不過,許多受試學生並未留存知情同意書,根本不知道自己受測的研究計畫是哪一項。依簡奇陞測試時間,最早是在2020年暑假入學時就開始抽血,並不在此次精準醫學運科計畫執行時間。陳培瑜向國科會調閱資料後清查發現,近10年來,陳忠慶和周台英獲得的國科會補助,分別高達3,700多萬以及400多萬,細查研究的方向,都與這次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主題相近。
7月17日,檢調進入台師大校園調取研究資料與查扣血液檢體進行調查,台師大對此表示,全力配合檢調辦理,原計畫主持人陳忠慶全程陪同,並依規定妥善保存所有相關資料與檢體,絕不隱匿或刪除,配合後續調查作業。
我們用Google學術搜尋(Google Scholar)以「Taiwan female soccer」查詢,光是2021年到2024年間,陳忠慶與周台英共同發表的論文即有:
一、〈優秀女子足球員比賽間隔是否充足〉,2023年發表於《運動科學與醫學 》期刊(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第一作者陳忠慶、第二作者周台英,於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間進行,最初,共有20名球員參與研究,但其中7名球員未能完成,原因是5名球員入選了國家隊出國參賽,另外2名球員在賽季中受傷。最終,13名球員完成了研究,進行過程中是連續3天、抽2次血。研究證明,連續3天或每隔1天進行足球比賽會導致肌肉損傷和疲勞累積,但如果比賽間隔3天以上,則可以將這種情況降至最低。
二、〈大學優秀女子足球員單場和多場模擬比賽後的肌肉損傷和運動表現〉,2021年發表於《國際環境公共衛生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第一作者周台英、通訊作者陳忠慶,12名女子大學足球員隨機順序進行1次、3次和6次連續90分鐘的羅浮堡間歇性折返跑測驗,連續11天抽血。
三、〈遠紅外線輻射燈療法對優秀女子足球員模擬足球比賽恢復的影響〉,2024年發表於《斯堪的納維亞醫學與運動科學》期刊(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共同作者周台英、通訊作者陳忠慶,針對台灣女子足球聯賽賽季(2022~2023)頂級國家級比賽的24名女足球員(其中5名是台灣國家隊隊員)在40週內參加了大約25場正式比賽,在「賽季中期」每週訓練5天(每次約3小時),跑完90分鐘後1、24、48、72、96及120小時都進行抽血。
上述的國際期刊發表顯示,陳忠慶與周台英在此次發生爭議的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之前,即進行相關研究,經費也來自國科會和教育部,並且許多研究進行時間與國科會精準醫療運科計畫時間重疊──受試者究竟是否亦有重疊?需要全面清查。
據了解,有台師大女足球員,累積領取的檢測補助費用高達9萬元,「是參加多少檢測和研究,才能領到這麼多錢?」有審查委員獲悉後質疑。
林綠紅呼籲,國科會應進行相關研究者論文的全面清查,「不只是清查研究發表的範圍和時間,必須要求每一個研究都要繳出受試者名單,才能逐一比對,是否讓同一批選手重覆接受這種高侵入性的人體試驗研究。」
一名熟悉國際期刊倫理規範要求的人士指出,此事件有可能捲動成近年台灣最嚴重的人體試驗學術不端事件,「如果國科會和教育部清查出違反倫理的論文,就必須有義務向國際期刊通報,已撤銷相關研究倫理審查。」
陳忠慶今日都未接手機,《報導者》於截稿前無法取得其回應。明天(7月19日)台師大將由校長吳正己出面說明事件原委與處理進度,陳忠慶以及周台英也會出現說明。陳培瑜強調,將會持續要求台師大與教育部讓周台英暫時不要接觸學生,靜待調查結果。
國科會也要求台師大重新組成調查委員會,1個月內要完成調查回報,國科會亦同步啟動調查,將於2個月內做成處分,同時也會全面檢視其他精準醫療運科研究計畫是否依照IRB進行研究,計畫的審查與變更流程也會一並檢討。

台師大此次事件凸顯了,國科會為鼓勵學界提出尖端創新研究,但國內許多研究環境與觀念可能還存在「蠻荒時期」,而弱勢的族群就成為成就學者「洗論文」和「拿補助」的犧牲者。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認為,台師大事件應該要讓各大學藉機檢討修正各校研究倫理審查會目前的運作實務。「依照我自己多年來參與審查的經驗,很多學校的審查會花太多時間在單純文書文件審查上面,也花費過多不必要的時間在低風險研究(例如單純的老師要把A教材換成B教材,來比較學習成效差異)的審查上。」他建議未來應要集中更多時間針對較高風險的案件,做更多的實地訪查(site visit),「而且實地訪查不是只是去訪查計畫主持人(教授),否則只變成是去教授研究室訪查他們準備給你看的書面文件而已,而是應該包括去抽樣訪查部分受試者。」現在所謂的「實地審查」不僅頻率上非常低,而且往往又變成另外一種「書面審查」,一樣流於形式。
劉宏恩指出,目前各校審查會的所謂實地訪查,幾乎都是事先通知教授約好時間,再到他研究室去看書面文件,也完全沒有去接觸受試者,往往會流於形式,此案在研究倫理審查會歷次的所有審查都獲得通過,就正好證明了目前的書面文件審查方式根本流於形式,不足以發揮保護受試者的功能。「例如這次台師大案件,如果有實地訪查受試者,也不會變成受試者還要透過立法委員才能檢舉。研究倫理審查會還可以要求去現場實際觀察研究過程,例如採血和取得同意的過程,才有辦法看那些書面文件上根本看不到的真正的問題。」
立法委員范雲表示,這起事件最嚴重的是未揭露周台英是研究參與者的球隊教練,這樣失衡的權勢關係,就算是同意也足以懷疑是否出於自願,更何況周還拿學分來威脅,這已經在調查報告中被揭露,未來國科會、教育部與台師大必須重新檢視這過程有哪些環節需要檢討。
林綠紅指出,人體試驗研究倫理對「易受害族群」是強化保護的對象,像是無法透過自己意志表明同意的身心障礙者,過去即有為了能住進養護機構,而被迫同意接受研究的血淚事件。另一塊就是上下從屬關係者,不敢拒絕上屬的要求,如目前藥廠的臨床試驗就要排除員工和家屬,因為他們可能為了在公司生存,無法說不;學校老師、球隊教練,同樣不能是學生和球員試驗的主持人或參與人,學生為了學分、球員為了出場或代表出賽資格,「當然也沒有對老師和教練說『不」的空間。」
此外,林綠紅也認為,國科會要改變研究計畫案的遊戲規則,因為國科會的計畫審查以「學術創建」為主,沒有對受試者保護有詳盡的要求,導致研究者這一塊都很簡略,而為免影響研究與經費銜接進度,IRB/REC是事先審查,往往發現計畫與執行方向有異,研究者只會改知情同意書,而不會更改計畫執行方式,讓IRB/REC無法發揮真正功效。
2025/7/18

台師大校教評會開會前,由校長吳正己帶領一級主管、首度公開露面的陳忠慶以及周台英鞠躬對女足隊員與社會大眾致歉。(攝影/黃世澤)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女子足球學生7月15日在立法委員與人本基金會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指控台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副教授兼女足隊教練周台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陳忠慶「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採血並威脅扣除畢業學分,還曾由非醫事人員進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歷4天後,台師大校教評會開會前,由校長吳正己帶領一級主管、首度公開露面的陳忠慶以及周台英鞠躬對女足隊員與社會大眾致歉,並坦承2022年周台英所執行的計畫有非醫師人員進行採血。
《報導者》18日「獨家取得台師大研究案報告」報導( https://pse.is/7wqzqh )揭露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僅是冰山一角,女足選手恐同時供血多項研究案。19日在記者會上,周台英坦承,確實有請沒有醫事人員執照的學長來幫忙隊員抽血,做得不夠嚴謹以及造成隊員心理上的壓力,感到非常的抱歉,「教練對不起你們,沒有把職位做好,請原諒教練。」陳忠慶也表示,去年事件爆發,當時調查後因為不符合IRB,已依規定銷毀檢體,日前檢調查扣的檢體已經進入司法階段,就不便對外說明,將會配合調查。
確實有非護理人員進行抽血

台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副教授兼女足隊教練周台英坦承錯誤,眼眶含淚向女足隊員致歉。(攝影/黃世澤)
據了解,昨天台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做出懲處決議,周台英停權3年,陳忠慶1年。首度公開露面的原總計畫主持人陳忠慶表示,這計畫是想幫助選手在運動預防、疲勞恢復上能有所幫助,但過程確實有缺失與思考不周的地方,對於選手與家長的傷害,鄭重向球員、家長、學校與國人致上最深刻的道歉。
近5年,陳忠慶與周台英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際期刊上,陳忠慶表示,昨天已經寫信要求國際期刊撤稿,可能因為國外時間的關係還沒有收到回覆,至於其他已發表的論文,跟共同作者確定後,也會盡快寫信要求國際期刊撤下,對於女足隊員以及台灣學術的傷害再次道歉。
台師大校長吳正己指出,現階段將會盡所能的清查,有錯一定承認,也願意接受所有懲罰,處理的過程中不盡周延也不符合社會期待,球員對於學校的信任度這麼低,需要到外面尋求協助,「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做好、需要檢討的部分。」另外,教評會對於霸凌的決議將會重啟審議,兩週內完成懲處,校方對教育部的處罰都坦然接受,並全面檢討學術倫理審查及督導機制。
台師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學志指出,經過清查,女足隊員抽血要回溯到2019年,當時是周台英申請的國科會計畫,有編列醫事人員預算,但2022年周台英自己籌資的研究計畫就沒有資料,已經要求周提供完整資料;他強調,如果國科會計畫裡面有充分揭露周就是受試者的教練,IRB肯定過不了,未來將會針對這部分要求所有使用台師大受試者的都要經過台師大IRB審查,資訊也必須充分揭露。
對此教育部次長朱俊彰立即回應表示,全面清查陳忠慶與周台英的研究案,不局限2019年以後的計畫,之前的案子也會全面清查,至於非醫事人員抽血的部分,將會同衛福部與國科會展開調查。
運科計畫屬人文領域,資訊應充分揭露並廣納生醫領域參與

「國科會精準運動科學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陳忠慶表示,計畫是想幫助選手在運動預防、疲勞恢復上能有所幫助,但過程確有缺失與思考不周。去年事件爆發,經調查因不符合IRB,已依規定銷毀檢體,日前檢調查扣的檢體則進入司法階段,將會配合調查。(攝影/黃世澤)
此事件更凸顯台師大研究案在申請國科會計畫時,對於抽血的頻率、方式等監控等並沒有完整揭露其中,而是在台師大IRB審查時,這些內容才提交,更是在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中才提到靜脈採血的可能風險。
對此,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認為,不管是國科會還是其他的研究單位,審查這些計畫時,對於這種介入式的研究,得依照《人體研究法》充分揭露,對於運動員有沒有身體上的負擔等,是否適合在這樣的運動強度下進行,對於受試者的保護都要在計畫中充分揭露,讓委員有充分資訊做出判斷。
此外,精準運科是國科會近年推動的重點計畫,但運動科學過往屬於人文領域,參與審查的外部委員以人文為主。然而,精準醫學興起帶動的精準運科,與過往的運動科學研究形式不同,有大量生物試驗與檢體檢驗,涉採血、抽血等侵入性行為,但計畫審查的專家中卻很少有生科與工程背景,據了解,「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中僅有極少數生科專家。「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第二期計畫」涵及足球、體操、棒球、拳擊、游泳、羽球、桌球、鐵人三項和舉重等項目,當時便為平衡女性運動員的項目,才特別讓台師大的女足研究納入其中,卻因為計畫的執行嚴重違反倫理規範,反而造成了眾多女足選手的傷害。
對此林綠紅認為,運科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數據,甚至有些研究方法或檢測方式可能與生科有關,如果能有更多生科領域的專家參與審查,或許對於研究設計之於人體傷害有更多認識,也能判斷到底適不適合、有沒有安全問題,甚至獨立一個新的領域,這都是得要思考與檢討的方向。
簡奇陞接受周台英道歉,台師大承諾兩週內完成霸凌懲處

台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副教授兼記者會後,周台英低頭離開會場。校方表示,除了學術倫理之外,這次事件中的霸凌認定將重新檢視,已依《教師法》暫時停聘周台英,並避免教練與學生有任何的接觸。(攝影/黃世澤)
此次事件受到各界關注,具名投訴的台師大女學生簡奇陞是關鍵,除了研究倫理的問題,簡奇陞更在意之前教練周台英對選手的霸凌,今日周台英正式向選手及她道歉。簡奇陞隨即透過人本教育基金會發表聲明,表示目的已達成,將卸下受害者的角色,未來將不再接受新聞媒體採訪。
教評會代理主席、台師大副校長印永翔表示,針對霸凌調查結果將重新檢視,兩週內完成教評會的相關懲處,周台英已經依《教師法》暫時停聘,並避免教練與學生有任何的接觸。
朱俊彰指出,針對台師大的霸凌事件,已經召開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委員會,認為台師大處分論理不明,此事情節重大,已經構成解聘要件,要求台師大校級教評會審議後報教育部。
最後則是對於受害學生的輔導機制,吳正己表示,學生輔導中心會主動聯繫學生,媒合校內或校外的心理諮商資源,另外,強化運動員心理輔導機制,與外部諮商所合作,提供身心壓力檢測一對一的諮詢服務。
朱俊彰表示,教育部與學生達成共識成立單一申訴窗口,台師大提出的完整輔導計畫將由教育部成立的專案小組入校輔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