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教育
Fill 1
評論
僑生也需要轉型正義:馬來西亞學生「北漂台灣」除魅記
台灣社會對僑生仍有強烈的刻板印象與誤解,儘管僑生身分確實是特權政策。不符合時代的政策必定帶來錯誤的「國際觀」,無論是哪黨執政,只要一天不對僑生的身分認定政策作改革,僑生被「族群歧視」的隱憂與爆發,就會一直存續。
2022.6.26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教育
民進黨
馬來西亞
認同
國民黨
書摘
種族歧視
Fill 1
國際.兩岸
從墳墓與鮮血,到城堡與太陽──600幅烏克蘭兒童畫作裡的戰爭暴力與一絲希望
「戰爭開始的第一個月,孩子畫的都是墳墓,還有飛彈從天空掉下來、家被燒毀,屍體、血的畫面。」烏克蘭孩童在這波戰爭中,除了身體安全受到威脅,心理健康也深受傷害,兒童心理諮商與戰時線上畫廊如何幫助孩子療育復原?
2022.6.22
教育
災後重建
兒童虐待
性暴力
兒少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社會觀察
心理
軍事
人口販運
戰爭
Fill 1
國際.兩岸
走進俄軍佔領3個月的赫爾松,烏克蘭人如何從「統戰」手段裡求生?
赫爾松(Kherson)是烏俄戰爭開戰後第一座落入俄軍手中、也是至今唯一被佔領的烏克蘭省級城市。俄軍在此施展哪些統戰手法、值得警惕?人民如何在街頭、在網路抵抗?來聽赫爾松人怎麼說。
2022.5.30
教育
認同
假訊息
俄羅斯
烏克蘭
文化
軍事
戰爭
Fill 1
評論
菁英媽媽的加速宇宙:被迫辭職後,為何又投入過勞的「密集母職」?
美國的菁英女性是最有機會打破職場性別天花板的族群,卻仍會落入無法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困境。她們被迫離職後的生活是什麼?研究發現她們為了維護自家的階級,成為孩子課外活動的編導、課業上的教練,也是整個家庭的家庭規劃師。
2022.5.6
教育
美國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書摘
照護
Fill 1
生活.醫藥
「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近年,台灣對大麻醫療作用、娛樂風險的討論愈來愈熱。當法務部喊出「對大麻宣戰」,定調因「國情不同」不可能讓大麻合法,社會對大麻的探討,可以怎麼從檢視科學證據、參照他國經驗拉出光譜,有更深度的對話空間?
2022.5.5
醫療
產業
司法
教育
毒品
Fill 1
環境.教育
只要大家還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事故倖存學生的心路故事
「我知道自己的國中生活跟別人不太一樣,我想讓大家知道,不管再怎麼難過,還是可以勇敢地撐下去,然後跟大家說,我們都可以過得好好的。」
2022.5.3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交通
心理
漫畫
Fill 1
人權.社會
兩碗辣泡麵──不會逝去的友情滋味
一次普悠瑪列車事故,愛笑愛吃辣的女孩,離開了;愛哭不敢吃辣的女孩,在重傷中存活下來。活下來的女孩,想讓離開的好友也不會被遺忘,於是提筆創作,寫下了兩個人的「泡麵友誼」。
2022.5.3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交通
食物
漫畫
Fill 1
評論
【投書】偏鄉與部落教保資源嚴重不足,政府真有決心要「一起養」嗎?
今年兒童節,蔡總統再次宣示「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然而城鄉資源落差大,偏鄉及原住民族部落的家長及兒童,在照顧及教育路上孤軍奮戰,甚至有部落想做0~2歲托育照顧,卻得不到政府友善回應。
2022.4.28
原住民
教育
兒少
育兒
Fill 1
評論
關於《報導者事件簿》, 我們的想像與期待
擅長文字報導的《報導者》遇到了以漫畫敘事見長的蓋亞文化,一起透過《報導者事件簿》帶領讀者進入報導漫畫的魔幻空間,先有共感,再來深度理解議題,例如這系列的第一本:留學黑工。
2022.4.24
血汗勞工
人權
勞權
出版
教育
東南亞
非洲
書摘
媒體
漫畫
仲介
Fill 1
評論
陳昭如/我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頹敗──2022《沉默》新版後記
台灣從北到南均有學校發生過類似性侵與集體沉默現象,絕不是特教學校或特教生專屬的。我不願針對特定學校或老師進行批判,「捉巫婆」並無濟於事,制度性的理解與審視,才是我期待的後續效應。只可惜外界在提及此案或拙作時,仍著重於案情的批判⋯⋯
2022.4.21
司法
教育
身心障礙者
性暴力
公務員
社會觀察
書摘
1
2
3
4
5
6
…
2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