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教育
Fill 1
國際.兩岸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代價?英國「數學必修教育延長」風波
為逆轉過半英國勞工數感能力僅有小學程度的窘況,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提出「數學教改」,要將數學必修教育延長2年。然而消息一出,引發強烈批評,也反映出英國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結構問題。
2023.1.12
時事
教育
政治政策
大數據
英國
科學
人工智慧
兒少
經濟
Hello World
Fill 1
人權.社會
被稱「行人地獄」的台灣──為何我們的馬路設計不安全?
台灣的行人交通安全問題經國際媒體披露,以及如台中母子過馬路死亡等嚴重事故一再發生,從地方到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許多關注交通安全的民間團體提出,規劃合理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馬路設計才是提升行人安全的關鍵。
2023.1.3
人權
政府國會
教育
政治政策
新加坡
開放資料
高齡老人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在不同家庭與機構流轉的浮萍──如何跨界組隊為「難置兒」修整港灣?
在不同家庭或安置處所之間轉換3次以上的兒少,實務上稱為「難置兒」,他們感到不斷被拋棄,也漸漸磨去對人的信任。如何確實接住他們,也同時強化照顧者的能量?不同的跨界團隊正在找方法。
2022.12.21
醫療
教育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社會住宅
早療
Fill 1
國際.兩岸
辦護照、轉資產、別父母:中國大城市中產和白領「潤」的重重難關
上海封城成為許多中國中產和白領「潤」出去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價值觀。只是相對於早準備好退路的富豪,他們要面對習政府在出入境和資金跨境流動的雙重管控障礙⋯⋯。
2022.12.20
中國
人權
教育
社群媒體
防災
認同
家庭
COVID-19
移民
LGBTQ+
共產黨
Fill 1
生活.醫藥
台灣足球生態翻轉中──從社區俱樂部扎根,讓運動不只是勝負
近年在社區蓬勃發展的足球俱樂部,透過教練、學生與家長們積極參與,甚至自建場地等努力下,正拋開運動無用論或只是升學手段的桎梏,形塑台灣新世代的運動文化。
2022.11.29
體育
教育
兩岸
英國
兒少
足球
文化
歷史
Fill 1
環境.教育
民族教育落入銜接斷層?原民實驗中學的逆境尋路
全國目前有37所部落學校轉型實驗學校,但其中只有6所中學,民族教育面臨銜接難題,身處其中的教師也背負沉重的課程負擔。原民實驗教育的未來何去何從?
2022.11.27
原住民
教育
實驗教育
文化
讀者投稿
教育政策
Fill 1
文化.藝術
柯震東《黑的教育》──中二少年遲來的成年禮
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拿下金馬新演員獎,11年後,柯震東首部執導電影《黑的教育》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等4項。片中三位高中生在畢業前一晚幹大事,卻意外經歷來自社會上的黑暗教育,正如同柯震東自身所經歷的大起大落。
2022.11.15
導演
高中生
教育
金馬獎
人物專訪
Fill 1
評論
李根政/在淨零排放的路上,讓森林碳匯提升台灣森林的多元功能
台灣「2050淨零路徑及策略」估計森林碳匯可抵減約台灣8%的碳排量。雖然佔比不高,筆者認為仍應在此時機,盤點本島的環境特色和森林治理脈胳,納入關注森林的公眾參與,為台灣森林多元功能加值。
2022.11.14
環境
教育
政治政策
農業
氣候變遷
森林
Fill 1
文化.藝術
《寫給滅絕時代》備忘錄:一場國際永續實驗,在劇場展開人與地球對話
藝術創作也能「減碳」?國家兩廳院加入「永續劇場聯盟」(STAGES)與14個跨國劇場機構一起挑戰零差旅、自力發電、低耗能的綠色革命,首發實驗《寫給滅絕時代》實踐過程帶來什麼樣的挑戰與反思?
2022.11.7
原住民
產業
戲劇
教育
能源
藝術
礦業
文化
氣候變遷
1
2
3
4
5
6
…
2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