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教育
Fill 1
評論
當「好孩子」開始扼殺自己的聲音──笑容後的真實心情能被接住嗎?
看到一個面帶笑容、陽光開朗的孩子,你會怎麼稱讚他呢?想必大部分的人都會說他是個「好孩子」。然而這句再一般不過的「好孩子」,有時可能是導致孩子成為罪犯的導火線。
2023.12.9
教育
自殺
家庭
書摘
心理
霸凌
諮商
Fill 1
評論
中國「學神」考煉之路:一場從北京高校走向世界頂大的階級遊戲
獨尊考試成績的中國菁英高中生,如何進到強調「全人」素質的美國頂大?中國複製菁英的邏輯,正輸出至美國?《學神》從北京青少年的真實案例,爬梳階級複製與全球菁英形成的過程。
2023.12.5
中國
貧富差距
教育
政治政策
美國
兒少
經濟
家庭
書摘
Fill 1
文化生活
面對傷痛,我會好好陪著你──完成十年之約的卓亦謙《年少日記》
被看好是本屆金馬大黑馬的《年少日記》,以學生遺書和童年日記交織出讓人心碎的回憶。如同片中鄭老師試圖找到想輕生的學生,曾面對未能適時接住同學、也曾走過憂鬱的導演卓亦謙說,希望這部電影能「陪你撐下去」。
2023.11.22
香港
教育
電影
金馬獎
自殺
家庭
心理
港版國安法
Fill 1
Podcast
只要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倖存女孩的辣泡麵漫畫裡,想不起來的痛與忘不了的友誼
去年(2022)春末,我們到台東拜訪16歲、剛從卑南國中畢業的旻瑄,她也是2018年10月21日台鐵普悠瑪事故中的倖存者。這場意外帶走了18條生命,其中有5位卑南國中的師生,包括旻瑄幼稚園以來最好的朋友⋯⋯這集,請聽一段和泡麵有關的,愛與別離、受傷與重生的故事。
2023.11.16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台鐵
交通
食物
漫畫
Fill 1
Podcast
玩地獄哏,或者「只有地獄沒有哏」?喜劇演員的創作大冒險,與自剖真心話 ft. Jim、呱吉
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近年受到許多人喜愛,帶來笑聲的同時也爭議不斷。這場Live Podcast邀來喜劇演員Jim和呱吉分享,在他們心中的「地獄哏」到底是什麼?以特定族群作為題材的笑話,是否就代表著嘲笑和刻板印象?如果有人因此受傷,或「替他人受傷」,又該怎麼辦?
2023.11.15
人權
原住民
戲劇
教育
性別平權
社群媒體
文化
言論自由
Fill 1
國際兩岸
今日台灣,明日沖繩?──在基地煩惱中思索和平的7個沖繩人
沖繩是世上軍事基地部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不僅影響了沖繩的歷史,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透過7個既實際又荒誕的基地人生故事,是沖繩人希望台灣的我們,能夠聆聽、互換立場、或一起思考答案的事。
2023.10.16
環境
中國
日本
社運
教育
美國
兒少
漁業
經濟
仲介
軍事
水汙染
沖繩
台灣有事
Fill 1
評論
光叫人有同理心就好嗎?日本更生專家:你以為的「反省」只讓人變更壞
身為協助者,不論面對非行少年、受刑人或發生問題行為的人,都不應直接要求他反省,而是陪他一起探究走上犯罪的原因;真正的反省是當他把堆積在內心深處的孤單、悲傷、痛苦全部發洩出來後,才會萌生同理被害人之心。
2023.9.29
司法
日本
教育
獄政
兒少
家庭
書摘
霸凌
家暴
Fill 1
國際兩岸
中國「大交流時代」文化軟攻勢如何瞄準台灣「首來族」?學生怎麼想?
疫情解禁,中國定調「大交流年」鎖定台灣「首來族」,除了再端出免費或低價參訪團、以優惠政策吸引就學及就業,最新趨勢是多聊抖音和陸劇娛樂、找年紀更輕的學子甚至兒少代表。被鎖定的「主角」們怎麼想?
2023.9.27
中國
教育
政治政策
兩岸
社群媒體
兒少
認同
文化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陳明蕾/讀《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與孩子一起建構世界的和平
「在戰爭的煙硝下,沒有人是局外人」。從民主vs.極權、防疫到貨幣戰爭,甚至是與孩子最切身的升學之戰,當我們對「戰爭」的理解愈完整,就愈有機會與孩子一起建構世界的和平。
2023.9.7
中國
教育
書評
兒少
防災
經濟
烏克蘭
媒體
戰爭
媒體素養
Fill 1
教育校園
平權教育失敗?校園歧視言論背後,「政治正確」的未竟、焦慮與反挫
以「火冒4.05丈」嘲弄原民加分制度的台大學生,只是在開玩笑?還是說出心中異見?當歧見挑戰進步價值、玩笑遇上嚴肅議題,歧視言論風波中的學生、第一線教師及專家學者,有什麼話想說?
2023.9.6
人權
原住民
高中生
教育
性別平權
文化
言論自由
霸凌
1
2
3
4
5
6
…
31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