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退後原來是向前──45年後,由歷史浪尖回歸的雲門《薪傳》
明年2023年,雲門將由新一代舞者重新詮釋《薪傳》。1978年在嘉義首演《薪傳》的那天,恰好是美國單方面宣布跟台灣斷交時。45年前後,不同世代、卻有類似的時代氛圍,林懷民和年輕舞者們,怎麼想?
2022.12.15
美國
兩岸
認同
文化
歷史
冷戰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我先走了,你可以好好地活著──陳芯宜用VR跨越死亡撫慰生者
人在面對死亡時的無能與無力,即使重來一次依舊不會有答案。9月甫抱回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的導演陳芯宜,在她兩部VR作品中透過溫暖的結局,期望讓觀眾終究可以試著放下,也希望自己可以放下。
2022.10.18
導演
紀錄片
白色恐怖
電影
科技
人物專訪
藝術
VR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你敢不敢,漂亮漂亮?他們在海邊跳芭蕾、上山學打獵,聽布拉瑞揚舞團找到的美跟快活
有生活,才有作品;找到自己,才有想說的話。我們來到台東,訪問聞名國際的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和來自部落的青年,他們如何找到自己?利用舞蹈和全世界坦誠相對,有多難?
2021.4.18
台東
原住民
性別平權
藝術
認同
文化
Podcast
舞蹈
報導者Podcast
Fill 1
文化.藝術
「帶」福島走過40座城市,尾竹永子:我要人們把科技的失敗呼吸進去
「擁核、反核,台灣一天到晚吵個不停,」林懷民說,尾竹永子的《身在福島》是一束安靜的聲音,用很美的方式去表達一件很痛的事情。
2019.8.11
日本
人物專訪
藝術
舞蹈
Fill 1
國際.兩岸
跨越難民與公民的隱形界線,共融計畫幫孩子找回「正常」人生
「很多人愛我或恨我,只因我是難民,但我需要介在中間的、像一般人的人生。」許多德國公民,用這些方法讓彼此「共融」。
2018.9.19
難民
戲劇
德國
兒少
種族歧視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現代舞界的異數、國家文藝獎得主姚淑芬:「沒創作,沒法活」
她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經歷過的各種挫折苦痛,必須透過創作去抒發;創意源源不斷的原因就在這。
2018.3.7
人物專訪
藝術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Meet Yao Shu-Fen. Taiwan’s Most Enigmatic Modern Dancer
Yao Shu-fen (姚淑芬) studied ballet for 20 years, but quit after just one class. After living a nomadic lifestyle overseas, she decided to become a choreographer.
2018.3.7
人物專訪
藝術
Chinese-English stories
舞蹈
Fill 1
文化.藝術
《斷章》──伍國柱
《斷章》陳述著生命裡出現的喜、怒、哀、樂。在舞作裡,彷彿看到人生的遊走。隨著舞者的奔跑、擁抱、抽離。觀者以為看到了真實,但這些可能只是包覆著微笑的空無。
2016.8.22
戲劇
藝術
舞蹈
Fill 1
影像
《發聲》──賴翠霜、謝瀞瑩
《發聲》來自身體和聲音的結合。編舞家賴翠霜和旅德新媒體聲音藝術家謝瀞瑩共同合作,發展出舞蹈和聲響實驗的舞作。
2016.5.30
戲劇
舞蹈
Fill 1
影像
《十三聲》──鄭宗龍
「十三聲」是一位60年代在萬華街頭賣藝的傳奇人物,像過往兒時廟埕上,表演著胸口碎大石的賣藥郎。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將母親記憶裡的人物巧妙編成新舞作《十三聲》。
2016.3.27
戲劇
舞蹈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