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極端賽鴿

圖文故事〉

「家」的呼喚:賽鴿與野鴿的生命盤旋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無論在田野溪谷或城市街道,天空中、地面上或建築空隙,都可以看見鴿子的蹤影。有些鴿子餐風露宿,相忘江湖;也有些鴿子每天規律圍繞鴿舍飛行,牠們是被豢養訓練,背負血統與期待,在出生之前就被指定任務的賽鴿

對人類來說,賽鴿的任務是在比賽中克服萬難,橫渡茫茫大海、飛越山林城鎮回到鴿舍打卡,愈快愈好。對鴿子來說,比賽是始於不知為何被帶到陌生遠方的旅程,接下來只有一件事,就是用盡全力回家。

渴望回家是出於本能,也是對安適環境,甚至對配偶與雛鴿的依戀。但當鴿籠閘門開啟,鴿子面對的是一片危機四伏的海闊天空。倘若在回家的路上真的累了、傷了,失去方向,失去意志,連受到誘捕也不被救贖,苟活成為野鴿,似乎已是最好的結局。但實際上在成群的野鴿中,套著金屬腳環的落難賽鴿非常罕見。可以想像有一定數量無法回家的賽鴿,或許就帶著盤旋飛翔的記憶,消失在鴿子與人類的世界。

然而野鴿生生不息。不論風雨或疾病都無法阻止鴿子們找到彼此,一同棲居覓食、生養下一代。下一代的野鴿,哪怕還依稀帶有名鴿血脈,眼瞳
鴿友認為,鴿眼的某些特徵能助賽鴿在壞天氣認清方向。
映著一抹斑斕花紋,但已沒有可以依戀盤旋的家,也不必再因為人類的取捨而強迫演化──跟著大夥兒哪裡有好吃好住就往哪裡去,以集體的強韌找到生命的出口,從此進入生生世世競逐生存空間、延續族群的輪迴。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