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攝影
Fill 1
評論
跟著30年前舊照片裡的原民礦工,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建基煤礦曾經有6成礦工都是阿美族人,他們在煤礦熄燈後,原地落腳成原鄉。煤礦攝影家朱健炫,以1980年代拍攝的舊照片為線索,找上影中人,並透過訪談與實際走訪,追尋曾經繁華的煤鄉記憶,以及如今冷清的原鄉部落。
2023.5.20
原住民
產業
礦業
海洋
書摘
攝影
歷史
新北
Fill 1
影像
在戰爭、醫療缺乏與性禁忌中,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堅強的母親們
無法自由就醫的阿富汗母親、沒有合法身分的難民媽媽、活在文化禁忌下的青少女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看到女性面臨各種醫療挑戰的無國界醫生,以一所女性服務女性的醫院與成立青少女媽媽社團等方式,協助她們。
2023.5.13
醫療
人權
難民
教育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圖文故事
馬來西亞
非洲
育兒
家庭
攝影
照護
NGO
阿富汗
戰爭
Fill 1
影像
余志偉/晃忽擺盪30年,林聰勝的《旗津記憶》
從1993到2023,長期擔任報紙攝影記者的林聰勝,用三十年時光和眼光凝視高雄的海洋、渡船與島中之島,換得異於眾人的旗津記憶,見證一地的時代和人生變遷⋯⋯
2023.5.6
高雄
在地傳真
攝影論壇
書評
攝影
Fill 1
影像
唐佐欣/「不偷不搶,靠自己賺」──萬華最後的回收場與持續找出路的拾荒勞動者
2月15日,台北萬華區最後的社區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拉下鐵門,但200位拾荒者們還在日趨邊緣的棲地中打游擊、找出路。透過影像與文字紀錄,思考回收體系、都市環境、區域發展以及拾荒勞動的汙名與尊嚴⋯⋯
2023.4.29
血汗勞工
貧富差距
在地傳真
身心障礙者
圖文故事
攝影
台北
廢棄物
Fill 1
影像
戰線之間:遭受重創的烏克蘭醫療照護
烏克蘭戰爭帶來巨大破壞,醫療基礎設施亦不能倖免。本文基於無國界醫生團隊的直接觀察,或向傷病者及當地醫護人員獲知的訪談,在最接近前線之處,描繪人民因戰爭斷醫無藥的處境⋯⋯
2023.4.22
醫療
圖文故事
俄羅斯
烏克蘭
攝影
心理
照護
戰爭
Fill 1
影像
2023世界新聞攝影獎,烏克蘭遭空襲孕婦照片為年度圖片
評審認為,照片記錄了俄軍針對烏克蘭平民的戰爭罪行,以及戰爭本身的可怕與荒謬,「是對烏克蘭人下一代的謀殺」。
2023.4.19
環境
體育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攝影
媒體
阿富汗
戰爭
Fill 1
影像
趙先竣/此生別後依然是「家人」──他們的毛孩告別記事
曾經沒能好好和毛孩道別的攝影者,為了彌補心裡的遺憾,走進寵物殯葬園區,記錄他們如何為心愛寵物留下身後紀念,也讓自己在儀式中獲得重生。
2023.4.15
產業
動物保護
攝影工作坊
攝影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影像
陳宇弘/停校日
少子化效應下,台灣各級學校都有受衝擊倒閉,攝影者走進失去學生的校園,以影像凍結時空,記錄此刻逐步傾頹、無人整理的校園樣貌,卻也同時映照過去的繁榮及預示未來的破敗。
2023.4.8
教育
攝影工作坊
攝影
少子化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影像
王崴漢、梁佳欣/當他們踏出自立生活新步伐,來一場不完美的旅行吧!
我們陪著幾位心智障礙青年,走出平常接受自立生活訓練的小工坊,到台北展開兩天一夜小旅行。在鏡頭下,我們定格了他們臉上的徬徨與興奮;在鏡頭外,我們看見他們走向自立生活的旅途進行式。
2023.4.1
新竹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藝術
圖文故事
社會觀察
攝影
心理
NGO
Fill 1
影像
杜岳軒/沒有地圖卻又獨一無二的身體旅行:他們的「抱石人生」
為什麼抱石愛好者這麼著迷於這項運動?在一、兩分鐘內動員全身的精神與肌肉,專注於尋找並執行埋藏於牆面上的攀登路線,在抱石中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場與自己、與岩友不斷的對話。
2023.3.4
攝影工作坊
社會觀察
攝影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1
2
3
4
5
6
…
2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