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攝影
Fill 1
影像
莊凱程/人造物隔離──人對環境的畫地自限
我們身邊原本唾手可得的自然環境,大多已被人造物割分得支離破碎,區分了公私領域,也將人與自然環境隔離,最後這些被切割的溪流、樹林、草地、天空,逐漸成我們不願再注目的景觀。
2022.5.21
環境
在地傳真
攝影
Fill 1
影像
曹良賓/為何我們需要公共的攝影圖書館?邁向第7年,Lightbox的影像平權之路
成立滿6年的「Lightbox 攝影圖書室」,是一個由民間自主發起、為所有人開放、非營利的攝影專門圖書館。Lightbox以公共性為考量,從圖書分類、講座分享到攝影社群的時事論壇,如何一步步建立台灣的「攝影文化」,又如何想像台灣未來的攝影生態?
2022.5.16
攝影論壇
文化
攝影
Fill 1
影像
看見睡著後的世界:《Strange World──張文瀚攝影展》
攝影是將眼前所見記錄保存,但睡著後的世界怎麼看見、怎麼拍攝?主修物理、赴美學習攝影的張文瀚思索如何演繹抽象,以長時間曝光記錄睡著後的房內光影,顛覆既有「紀實」認知、帶觀者走進那個永遠無法親眼所見的現實世界。
2022.5.14
攝影對談
攝影
Fill 1
影像
傅冠澤/《思想.再教育》:一名香港人對中國政府的認識與回應
民主女神手持習主席語錄遮臉、打小人的紙變成「小熊維尼」⋯⋯傅冠澤以香港生活經驗為靈感,運用不同文化符號和事件象徵,具象呈現他所認識的中國政府,抒發香港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
2022.5.6
香港
中國
攝影
共產黨
Fill 1
影像
沈柏逸/作為科技標本的蓋婭:評當代藝術館《蓋婭》展覽
當代藝術館20週年的展覽《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結合科學、神話、藝術與技術,關注人類未來的生命狀態,但「蓋婭」所象徵的氣候政治問題該如何轉化?評論人沈柏逸指出展覽在概念與操作上的選擇可能正遠離它的核心課題。
2022.5.1
環境
科學
科技
藝術
Fill 1
影像
台鐵五一勞動節不加班:抗議公司化草案缺「安全」,表定班次全停駛、僅加開18列次區間車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台鐵工會發起「依法休假」的不加班運動,對於現行公司化草案缺乏安全改革內容,表達抗議;而凱道之前,勞團組成的「五一行動聯盟」今年也沒有休假,持續為勞工發聲:「要加薪、要職安」!
2022.4.30
勞權
政治政策
在地傳真
職業災害
台鐵
交通
攝影
公共安全
Fill 1
影像
當代攝影書十二講──第九講:類型|虛構(Fiction)
紀實的影像如何與虛構作品呼應?本集影像講堂分享這類「半虛構」的攝影書,看他們如何立基於真實的事件上,填加創作者的想法?或從虛構的文本進行「考古」紀錄?
2022.4.23
攝影論壇
書評
攝影
Fill 1
影像
鄭宇辰/一場10年島嶼醞釀計畫,關於馬祖的理解與被理解
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已在4月10日落幕,在軍事據點及坑道化作展場後,這個以10年為願景的計畫,期望為馬祖四鄉五島帶來什麼改變?攝影師鄭宇辰透過鏡頭,提出對於這座北方島嶼群的觀察與反思。
2022.4.16
在地傳真
藝術
攝影
軍事
馬祖
Fill 1
影像
迎神眾生相──2022大甲媽祖遶境4日記事
大甲媽遶境第三年在防疫下進行,攝影師與媽祖同行、一路往南到嘉義新港奉天宮,觀察苦行的進香隊伍與接駕的在地鄉親臉譜,體會迎神眾生與媽祖間的信仰羈絆。
2022.4.14
台中
嘉義
媽祖
文化資產
在地傳真
攝影
民俗
Fill 1
影像
【後時代革命】人物誌4:收過死亡恐嚇、把枕頭帶來台灣的鄭家朗
2020年6月,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發起罷課公投,反對《國安法》,被中聯辦和港澳辦點名譴責。其後鄭離港,在台灣逗留一年後,前住英國。流徙其間,他繼續與其他海外港人開發關於香港歷史、語言和文化的教材。
2022.4.11
香港
社運
教育
圖文故事
認同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移民
1
2
3
4
5
6
…
59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