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開放資料
Fill 1
政治社會
捐款缺乏即時監督,公開金流又憂中國「監視」──選前應公布大筆政治獻金嗎?
當各政黨都已在摩拳擦掌備戰2024大選,2022年地方選舉的政治獻金資料卻才剛公告完畢。為提升公民監督效果,科技社群因而倡議選前就應公布大筆政治獻金,但這也引發中國藉此「監視」台灣企業的政治效應⋯⋯
2023.9.25
中國
選舉
產業
政治政策
兩岸
開放資料
Data Reporter
2024總統大選
Fill 1
評論
《革命前的寧靜》:喧囂的網路社群時代,我們還有凝聚變革的空間嗎?
BLM等近代社會運動都透過社群串聯,引爆關注後,社會真的改變了嗎?美國資深編輯貝克曼回顧歷史、研究台灣太陽花運動等現象,指出改變人們思想的革命往往成形於安靜私密的空間,並對如今喧囂的網路社群時代,提出他的觀察。
2023.6.16
中國
社運
美國
科技
開放資料
社群媒體
書摘
資訊安全
Fill 1
人權司法
當電商平台成為詐騙高風險賣場,政府與企業該如何聯防資安漏洞?
當博客來、蝦皮拍賣等電商龍頭,高居刑事局「高風險賣場」名單前幾位,駭客入侵、個資外洩衍生詐騙案層出不窮,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行之有年的《個資法》行政裁罰又為何無法減少相關犯罪的發生?
2023.2.6
人權
產業
政治政策
大數據
科技
開放資料
防災
資訊安全
讀者投稿
駭客
Fill 1
人權司法
「我的愛心被駭客利用了!」個資外洩風暴下,公益團體的重建信任之路
不只電商,近來公益團體也被駭客盯上,捐款個資屢屢外洩,重創捐款人與組織間的信任,不少人更因此停捐。營運倚賴捐款的公益團體,該如何在有限預算下建立穩固的資安防護網?
2023.2.6
人權
大數據
科技
開放資料
防災
NGO
資訊安全
讀者投稿
詐騙
駭客
Fill 1
政治社會
被稱「行人地獄」的台灣──為何我們的馬路設計不安全?
台灣的行人交通安全問題經國際媒體披露,以及如台中母子過馬路死亡等嚴重事故一再發生,從地方到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許多關注交通安全的民間團體提出,規劃合理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馬路設計才是提升行人安全的關鍵。
2023.1.3
人權
政府國會
教育
政治政策
新加坡
開放資料
高齡老人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評論
佘健源、劉玉皙/地震風險資訊揭露,會影響房價嗎?
9月台東兩震,再度暴露地震風險資訊揭露不足的問題。資訊揭露真會造成社會恐慌、房價慘跌嗎?學者以高雄美濃地震、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後,政府被迫釋出土壤液化潛勢資訊為例,說出答案⋯⋯
2022.10.4
地震
政治政策
科學
開放資料
經濟
房地產
Fill 1
政治社會
議員候選人申報財產首上路:查核少、罰則低,地方政治難迎陽光普照
直轄市與縣市議員候選人將首度申報財產,估計全國有將近2,000名候選人的身家將上網公開。陽光將灑進地方政治,改變歪風?還是公開透明只是「做半套」?
2022.9.5
選舉
政治政策
開放資料
Fill 1
評論
【投書】由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判決,看台灣如何良善治理健康大數據
「大法官釋憲史上首次出現,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位國民都已經是當事人的案件。」健保資料庫釋憲案結果出爐,對於個資隱私與數位治理的短/長期影響是什麼?我們如何打造數位信任的新時代?
2022.8.18
時事
司法
政治政策
大數據
開放資料
AI人工智慧
健保
資訊安全
歐盟
Fill 1
評論
【投書】隱私意識抬頭,國家強制徵集與利用健保資料,或將訴訟不斷
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釋憲案即將宣判。國家強制徵集與利用國民健保資料的爭議何在?又可能引發哪些後續效應?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緯民投書分析。
2022.8.11
醫療
人權
時事
司法
憲法
開放資料
健保
公衛
Fill 1
評論
吳全峰/健保資料庫學術研究,民眾不能有選擇權嗎?釋憲案出爐前解析三大誤解
健保資料庫釋憲案解果即將出爐,但不管大法官最後見解如何,關於個資保護與學術研究之間的誤解,都需謹慎釐清,因為這不只關乎健保資料,更關乎未來台灣官方對資料隱私的保障思維。
2022.8.10
人權
時事
憲法
開放資料
健保
公衛
資訊安全
1
2
3
4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