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收養
Fill 1
Podcast
她42歲第一次擲筊、刻印章,他26歲方知非父母親生:從美國到台灣,兩對養母子破解身世的奇異旅程
這集,你將聽見兩對養母子女的故事、從社會時代背景理解平庸邪惡為何發生;記者詩愷與攝影世澤分享採訪途中與按下快門時的細膩觀察,以及郭訪台一個月後的最新發展⋯⋯
2023.8.17
人權
司法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觀察
寄養家庭
收養
人口販運
Fill 1
人權司法
尋親為什麼這麼難?從扭轉社會偏見到建立DNA資料庫的漫漫長路
站在鏡頭自我介紹「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幾歲被收養?」訴諸媒體是尋親者的最後希望,卻也備受偏見和猜疑壓力。在台灣尋親為何如此之難?同樣經歷過嬰兒大量被私賣和出養的韓國,又怎麼處理這個歷史傷痛?
2023.8.13
人權
司法
韓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觀察
收養
人口販運
Fill 1
人權司法
心裡好像有填不滿的黑洞──台灣收養制度怎麼因他們的犧牲而改革?
使用不同語言、互不認識的被收養人們,不約而同用這詞彙形容失根之苦:「心裡好像有一個填不滿的黑洞。」而選擇找上人口仲介的養父母,又有何難言之隱?為兒童最佳利益而生的當代收養制度,法律其實是為了規範大人⋯⋯
2023.8.13
人權
司法
美國
兒少
社工
家庭
澳洲
社會觀察
寄養家庭
收養
Fill 1
人權司法
善意織成的路卻通往販嬰──40年前被賣去美國,她返台尋找「我是誰」
80年代褚麗卿跨國販嬰案轟動全台,促成政府修改收養制度。當年成為破案關鍵的一對「母女」如今從美國來台尋親,40年前的女嬰,想找回她最初的名字⋯⋯
2023.7.5
人權
司法
美國
兒少
家庭
寄養家庭
收養
人口販運
Fill 1
醫療健康
從卵子到孩子:一場人工生殖倫理的當代思辨之旅
隨著人工生殖愈來愈普遍,捐卵除了女性自覺、甚至成為政府與企業的「福利政策」,這些行為衍生出的複雜倫理挑戰與利益競合,牽涉的不只是女性自主權、健康風險和商品化,更攸關子女的親代權利。
2023.7.2
醫療
人權
勞權
產業
美國
科學
科技
兒少
育兒
收養
哲學
捐卵
Fill 1
政治社會
偽單親、無後援、遠距家庭──移工父母的親職難題與地下照顧網
托育資源稀少不只台灣人喊苦,更急煞移工父母。若不忍將孩子送回國,便遁入由同鄉互助、無證保母組成的地下照顧網。失聯移工寶寶,也湧向公部門有限的安置床位⋯⋯
2022.9.12
人權
移工
政府國會
安置機構
兒少
菲律賓
東南亞
育兒
家庭
印尼
親密關係
NGO
收養
Fill 1
評論
林孟皇/生育觀光悲喜劇──《如獲至寶》的代孕風波和啟示
當人工生殖技術早已成熟時,是否該立法支持因故無法如願生育的人,成為值得深思的課題。而「不必生下孩子,也能成為父母;不必擁有血緣關係,也能成為一家人」,是《如獲至寶》帶給人們的最大啟示。
2022.4.15
醫療
司法
印度
性別平權
電影
觀光
育兒
家庭
法律人追劇
收養
Fill 1
Podcast
回到那借精求子、面試結婚的時代,她/他們成家的N種方法與愛的代價
婚姻平權運動推行後,以人工生殖、收養組建的同志家庭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些家庭發生哪些故事?這集不僅是關於那些渴望成家的同志、也是關於婚姻裡另一方、還有他們的孩子。
2022.1.27
同志家庭
同性戀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收養
少子化
Fill 1
政治社會
等待「合法與合格」的家長們:跟著志工,打開同志家庭那本難念的經
這些同志家庭受訪時,談到社會質疑,有無奈有激動,但沒有懼怕。經歷了一輩子自我證明的過程後,經過縝密思考跟規畫而成為家長的他們,展現出保護孩子的決心。
2022.1.25
同志家庭
同性戀
社工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收養
少子化
家暴
婚姻
Fill 1
評論
王子榮/《親愛的房客》:以愛之名,越過血緣和性別的高山
電影《親愛的房客》討論了收養者和孩子間不受血緣限制的親情、社會中常見的誤解、收養舊制的運作。對看遍類似官司的法官王子榮來說,這劇情哪裡打動他?現今的收養制度又為何有修改?
2021.1.8
同性戀
性別平權
電影
金馬獎
法律人追劇
收養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