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5EP39】

「台灣還有墮胎罪?」2024年10月,法務部提案修法,將《刑法》第288條墮胎行為的罰金,從3,000元提高至80,000元,引發譁然。婦女團體認為,人工流產的選擇是女性身體自主權行使。雖法務部於同年11月撤回修正,但此事的討論,讓許多女性驚覺,自己的身體竟受法律控管。 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平均23萬人次進行人工流產,比新生兒數多!但或許因罪惡感、羞恥感、傳統文化既定的汙名或禁忌,我們鮮少聽到女性公開談論自己的終止妊娠。《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收錄13位曾有人工流產經驗女性的真實故事,呈現不同世代、社會背景下她們的抉擇。 「媽媽跟我說,如果不小心懷孕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講,不要一個人去面對……。」作家吳曉樂北上讀大學前母親對她說的這番話,「把墮胎的羞恥感取消了」;因為大人的坦率,決定了自己看待人工流產態度。但她在兩次陪伴女性友人算命過程中,看到世俗將女性「拿過小孩」的痛苦當成獲利的商品。 人工流產過程中,男性扮演何種角色?女性可擺脫悲劇角色設定嗎?這集,從墮胎入罪、嬰靈興盛潮等面向聊起,除聽曉樂分享採訪經歷人工流產的台灣女性生命經驗,還有婦產科烏烏醫師述說診間內的觀察。 (來賓|作家吳曉樂、婦產科烏烏醫師;製作團隊|梁玉芳、詹婉如、賴育辰、林彥伶)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