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社會觀察
Fill 1
評論
阿潑/《歐洲鬼地方》:沉默之下,亟欲訴說的傷口
在一個迷信怪力亂神動盪不安的社會,「鬼魂往往有話要說。」如果歷史幽靈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騷動呢?伴隨這個國家產生傷口的一切,是否真的消失了?思索轉型正義的同時,我們必須傾聽鬼魂的聲音。
2023.3.13
轉型正義
醫療
精神疾病
德國
社會觀察
心理
納粹
戰爭
Fill 1
影像
杜岳軒/沒有地圖卻又獨一無二的身體旅行:他們的「抱石人生」
為什麼抱石愛好者這麼著迷於這項運動?在一、兩分鐘內動員全身的精神與肌肉,專注於尋找並執行埋藏於牆面上的攀登路線,在抱石中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場與自己、與岩友不斷的對話。
2023.3.4
攝影工作坊
社會觀察
攝影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影像
林彥廷/「粉紅超跑」日與夜:進香路上的馳走與駐足、想像與祝福
已有百餘年傳統的白沙屯媽祖進香,2023年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但不變的是旅途上的互助氛圍,與信眾追隨媽祖的心念,在綿延數百公里的路上走出當代信仰面貌。
2023.2.25
媽祖
圖文故事
宗教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雲林
Fill 1
環境.教育
導師「輔導」行不行?強化校園聯防前線,心理假、學習調整實驗中
導師雖是校園心理健康安全網的最前端,但輔導知能不足、研究教學繁忙,要理解青年學子的內心圖像,對橫跨不同世代的教授是極大考驗。各大學能否扭轉思維「學習調整」?哪些大學已給「心理假」?
2023.2.19
教育
自殺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心理
Fill 1
影像
鄭宇辰/米龜、麵龜、黃金龜──澎湖人的元宵祈福,乞龜
澎湖的元宵節往往比過年更加熱鬧,從農業社會延續至今的「乞龜」,演變出宮廟間極具特色的各種「龜」和節慶活動,既是充滿人情的祈福民俗,也是一場地方嘉年華。
2023.2.11
澎湖
圖文故事
宗教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Fill 1
國際.兩岸
作為「中共改造民族」的活著?專訪熊倉潤:維吾爾人正遭遇中國特色種族滅絕
出版《新疆:被中共支配的70年》的日本法政大學副教授熊倉潤指出,暴力統治,一路累積的錯誤,讓中共只能以「改造民族」極端手法來鞏固統治。統治者不需要毀滅你的民族,只需要優先淘汰無法被改造、或不被黨信任的人就夠了。
2023.2.8
中國
人權
出版
日本
外交
人物專訪
新疆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共產黨
聯合國
蘇聯
Fill 1
國際.兩岸
古巴來的資本主義外匯券:一分錢一分貨,在共產國家也是真理
2019年踏上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體驗古巴為阻絕人民與資本主義而實施的兩套貨幣體系,不單單是隔絕了外幣流通,更在一個國度中劃分出兩種品質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2023.1.20
音樂
社會觀察
共產黨
拉丁美洲
旅遊
Fill 1
評論
空間是被「玩」出來的!Wawa空地樂園與孩子熱鬧開展的社區野力再生
從「空地樂園」到Wawa探險隊,跟著社區工作者進入汐止樟樹灣,這座以搬遷與流動組成的都市原住民聚落,看孩子如何「玩」出社區共生空間,更凝聚出跨世代的地方感與集體記憶。
2023.1.5
原住民
兒少
社會觀察
書摘
新北
Fill 1
評論
皮凱提的視野:一趟穿越意識形態迷障、破除世界公平假象的思辨之旅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睽違8年推出續集《資本與意識形態》。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在導讀中指出,本書像是為讀者提供一顆變焦鏡頭,以寬廣視野呈現關於不平等事實的圖像,並提出「參與式社會主義」這套解決方案。
2023.1.1
選舉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經濟
社會觀察
書摘
歷史
Fill 1
影像
劉貳龍/一國兩制25年下,香港人低聲抗議的政治痕跡
除了移民離開,仍有香港人選擇繼續低聲反抗,並非完全沉默。或許在決定告別這座看似只剩下夕陽餘輝的城市之前,我們可以重新觀察這些細微的政治痕跡,思考這些事物在今天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2022.12.17
香港
社運
六四事件
反送中
社會觀察
攝影
港版國安法
移民
1
2
3
4
5
6
…
3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