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5EP40】

他們的14歲──父親是政治犯的學者、拿愛國作文冠軍的記者,聽他們被監視的白恐青春
7月13日下午,中研院士柯志明(右)與資深媒體人何榮幸(左)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分享他們威權時代成長經驗。(攝影/蔡昕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你還記得14歲時與家人的回憶嗎? 中研院院士、社會學者柯志明,14歲時才知道父親是所謂的「政治犯」,他人不在美國,而是台東的監獄服刑。多年後,柯父出獄,柯志明還曾被當局要求監控父親。這個被威權長年分散的家庭,靠著母親細心蒐集一家往來書信,凝聚對彼此的記憶。 資深記者何榮幸,14歲時以「共匪的喪鐘響起了」一文,得到校際作文比賽冠軍,成為師長眼中的「愛國青年」;沒想到高中因參與校刊出版,險些被移送警備總司令部,大學當兵時仍被監視。何榮幸能一路保持對寫作的初心,母親的無條件支持至關重要。 柯志明戲稱,自己與何榮幸如同一個「黑五類」、一個「紅五類」,雖然成長背景截然不同,青春卻同樣在戒嚴體制下展開。即便生活充斥著審查制度、監控的陰影,這些經歷並未讓他們選擇沉默,而是引領他們成為對社會保持關注的記者與學者。 這集,請聽他們來自白色恐怖世代的成長記憶。 (來賓|中央研究院院士柯志明、《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 ;製作團隊|楊惠君、陳星穎、藍婉甄、 陳思樺 ;攝影|蔡昕翰)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