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白色恐怖
Fill 1
人權.社會
二二八版畫《恐怖的檢查》75年後,重新窺見黃榮燦的謎樣足跡
木刻版畫《恐怖的檢查》是記錄二二八事件的傳奇作品,其作者、來自四川的黃榮燦,5年後在馬場町被槍決。藝術家梅丁衍是國內最早研究黃榮燦藝術成就者,我們隨著他的述說,窺見木刻版畫在不同時代脈絡,有何微弱的火光迸發⋯⋯
2022.2.23
白色恐怖
228
文化資產
藝術
解嚴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人權.社會
悼亡與續命──當藝術走向地方,打開白色恐怖的歷史對話現場
1994年報告劇《春祭》,首次將白色恐怖左翼政治犯故事搬上舞台。二二八事件75週年前夕,各地巡演白恐記憶的再拒劇團,以及將當年故事帶回案發鄉鎮的安魂工作隊,告訴我們藝術如何能帶起更多族群對話和記憶。
2022.2.22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人權
戲劇
228
藝術
解嚴
國民黨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人權.社會
走進兩場相異卻並存的導覽,中正紀念堂志工們的轉型衝擊
促轉會在解編前夕拋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藍圖,立法院也要求文化部提出具體轉型規劃。我們跟著兩組年紀、經驗、史觀都相去甚遠的導覽志工不同腳步,感受中正紀念堂現場在時代變遷、轉型正義影響下帶來的變化。
2022.2.21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政治政策
228
志工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失控的審判》:對國安的恐慌,不能剝奪人格尊嚴與人類正義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失控的審判》,由國際巨星茱蒂.佛斯特、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法庭檢辯雙方,直指失序的囚禁與失控的司法背後,國家權力過度擴張對人民自由的侵害。美國的反省,是對台灣響亮的警鐘。
2021.12.3
白色恐怖
人權
司法
228
美國
電影
法律人追劇
軍事
阿富汗
Fill 1
評論
時間裡的癡人──試片室、七○年代影癡、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以及其他
曾在蔡明亮《你那邊幾點》、《不散》客串,一頭白色長髮的知名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回憶在有電影檢查、配額制度的七○年代,如何在黨國與城郊邊陲不斷追逐大師作品,以及台映試片室的傳奇過往⋯⋯
2021.11.5
白色恐怖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解嚴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胡淑雯導讀──萌:困在時代牢籠,付出的青春代價
鹿窟案裡15歲就失去父兄的陳政子、鄒族案後禁說母語的童年、四六事件入獄的建中生張光直⋯⋯,《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裡,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所付出的青春代價。
2021.4.16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文學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楊孟軒/二二八歷史爭論與銅像拆除爭議背後,一場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
2021.3.4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228
美國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種族歧視
蔣介石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形象──從波蘭《在彼岸──台灣當代短篇小說選》的問題談起
台灣要在外國建立文化形象,需要投資,要找對人做、找對方法做,不然只有反效果。台灣可以怎麼為台灣文學的外國翻譯、編輯的水準把關?建立自己的英文文化資料庫是一個方向。
2021.3.1
白色恐怖
出版
兩岸
書評
文學
認同
國際關係
波蘭
Fill 1
評論
范耕維/未曾感受、如何記憶?解嚴世代形塑二二八記憶的初步觀察
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范耕維訪談「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團隊1988年至1995年出生的成員,初探未經歷威權政權的解嚴世代如何記憶這段歷史,以及國家應該怎麼達成「轉型正義」,發現單是13名成員之間即看法各異。通往和解與正義的路上,我們或許還有許多問題該問…
2021.2.25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社運
228
柯文哲
認同
國民黨
歷史
Fill 1
評論
一九八○年代的三種歷史時間,以及日常成為政治的時刻
過去的事情,與今日的我們何干?《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四的小說或寫歷史洪流中的日常、或寫從邊緣捲入政治的常民,讓讀者在閱讀中體會日常與政治的關聯,尋找自己的答案。
2020.9.22
白色恐怖
書評
解嚴
文學
歷史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