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家庭
Fill 1
評論
「個人即政治」:談1990年代以降的台灣女性私電影
從私我出發、看似細瑣的女性個人紀錄片,實則透露主觀認知如何鑲嵌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並建立私領域的自主與女性集體歷史發展的交集。從這些私電影,方能得見家庭及社會文化結構是如何深入到微小而日常的生活肌理及個人的內在意識。
2022.6.24
同志家庭
導演
紀錄片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電影不欣賞
Fill 1
人權.社會
末代女礦工──張桂的生命故事
在以命換炭的黑金年代,她們是整座礦場的母親,如果沒有女性的後勤支援,礦場也無以為繼。我95歲阿媽的生命史,補足了台灣礦史中散佚的女性篇章。
2022.6.9
礦業
經濟
家庭
歷史
Fill 1
影像
讓位給航空城的生活與記憶──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現身之前
桃園航空城,台灣戰後最大規模的區段徵收,為了擴建第三跑道的搬遷作業已然展開。遊子回鄉清掃祖厝準備搬遷,經營數十年的幼兒園關門,竹圍福海宮主神在此最後一次做壽⋯⋯。
2022.5.29
桃園
居住正義
拆遷
圖文故事
宗教
交通
家庭
社會觀察
攝影
民俗
土地徵收
Fill 1
國際.兩岸
南加州槍擊案後一位台裔二代的告白:阿媽教我的是「台灣認同不會被抹除」
爾灣台灣長老教會槍擊案兩天後,一篇登在美國主流媒體的台美人投書〈我們不會被抹除〉在跨海社群被熱烈討論。我們採訪投書者Jocelyn,從她在槍擊案那天的反應談起,回溯家族記憶,以及目前在當地感受到的複雜心情。
2022.5.24
時事
美國
食物
認同
家庭
移民
Podcast
Fill 1
7本繪本,看現代世界裡母親的多種形象
幾乎所有的媽媽,除了「媽媽」這個角色以外,同時也是妻子、媳婦、女兒、職業婦女等。媽媽們往往在兼顧眾多身分時,失去了自我。這7本繪本分享給你,帶你看見世界上母親的新形象和新定義。誰說媽媽一定得要完美?你了解受傷的媽媽內心裡藏著什麼心事嗎?
2022.5.7
出版
藝術
文學
育兒
家庭
兒童新聞
繪本
Fill 1
評論
菁英媽媽的加速宇宙:被迫辭職後,為何又投入過勞的「密集母職」?
美國的菁英女性是最有機會打破職場性別天花板的族群,卻仍會落入無法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困境。她們被迫離職後的生活是什麼?研究發現她們為了維護自家的階級,成為孩子課外活動的編導、課業上的教練,也是整個家庭的家庭規劃師。
2022.5.6
教育
美國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書摘
照護
Fill 1
評論
好媳婦這個角色,我不演了!《控告婚姻》找回最真的自己
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不該透過壓迫、犧牲媳婦而來。《控告婚姻:妻子的起訴書》寫出對父權制社會的批判與對婚姻的省思,希望女性在婚姻裡不再需要扮演妻子或媳婦,而能自由地活出真我。
2022.5.1
韓國
性別平權
家庭
書摘
親密關係
Fill 1
文化.藝術
殘忍,但非如此不可──《惡人之煞》、《二○二○年的一場雨》,李永超不畏成為緬甸軍方黑名單
以2片入圍創下TIDF紀錄,李永超的鏡頭,始終對向緬甸社會裡貧窮、幽暗、殘酷的社會問題,有些主角甚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和家人。無奈和憤怒,成了他前行的燃料,即便成為緬甸軍的黑名單,亦不悔。
2022.4.26
導演
紀錄片
緬甸
毒品
人物專訪
礦業
tidf
家庭
Fill 1
評論
林孟皇/生育觀光悲喜劇──《如獲至寶》的代孕風波和啟示
當人工生殖技術早已成熟時,是否該立法支持因故無法如願生育的人,成為值得深思的課題。而「不必生下孩子,也能成為父母;不必擁有血緣關係,也能成為一家人」,是《如獲至寶》帶給人們的最大啟示。
2022.4.15
醫療
司法
印度
性別平權
電影
觀光
育兒
家庭
法律人追劇
收養
Fill 1
國際.兩岸
誰是「叛國者」:訪那些開戰後出走的俄羅斯人
普丁向烏克蘭開戰之後,離開俄國的人已超過30萬,被普丁稱之為叛國者,他們能不能再回去?答案不在他們手上。但他們試著為彼此和下一代,找一個自由、快樂、培養獨立思考之地。
2022.4.14
難民
時事
認同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移民
LGBTQ+
戰爭
蘇聯
1
2
3
4
5
6
…
13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