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家庭
Fill 1
國際.兩岸
巴爾幹來的小說地圖:在大屠殺嘆息中,讀《德里納河上的橋》後來的事
帶著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二手書,旅行至作品中波士尼亞的古老石橋,意外遇見為內戰中被屠殺親人舉行紀念儀式的人們。300朵拋入河中的玫瑰轉瞬不見,但巴爾幹上的血與淚仍未走遠。
2023.1.20
轉型正義
歐洲
音樂
家庭
歷史
旅遊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陽台上的哈利波特──親屬照顧和安置,說不盡的牽絆與艱難
讓孩子在接近原生家庭環境成長的「親屬安置」,是兒少家外安置的優先選項。然而,為何在台灣成功率偏低,還有平均4成兒少會因適應不良等因素被轉出?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心理
NGO
Fill 1
人權.社會
家庭工事中──壞掉的大人、受傷的孩子,與修復之手
11月的第二次CRC國際審查,國際委員認同台灣為減少不必要家外安置所做的努力,也建議深入評估家外安置兒少安全返家的現況。但糾結經濟、教養、童年創傷等複雜議題的家庭能如何修復?修到什麼程度才算安全?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Fill 1
國際.兩岸
辦護照、轉資產、別父母:中國大城市中產和白領「潤」的重重難關
上海封城成為許多中國中產和白領「潤」出去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價值觀。只是相對於早準備好退路的富豪,他們要面對習政府在出入境和資金跨境流動的雙重管控障礙⋯⋯。
2022.12.20
中國
人權
教育
社群媒體
防災
認同
家庭
COVID-19
移民
LGBTQ+
共產黨
Fill 1
國際.兩岸
印尼「非婚性行為有罪化」風波:在取締黑魔法與禁止同居背後的民主倒退
使用黑魔法、侮辱總統,甚至非婚姻關係的性行為,在印尼國會剛通過不久的《新刑法典》草案中,全都是刑事犯罪?在法條引發爭議的背後,透露的其實是印尼日漸加速的「民主倒退」。
2022.12.13
時事
司法
政治政策
性別平權
東南亞
家庭
印尼
歷史
言論自由
Hello World
Fill 1
國際.兩岸
摩洛哥100天世足奇蹟:把一盤散沙的海歸球員,凝聚出鐵血「家人共感」
「無敵艦隊」西班牙PK倒在昔日殖民的摩洛哥腳下,「阿特拉斯雄獅」成為第一個挺進世界盃8強的阿拉伯國家,驚豔全球。然而100天之前,摩洛哥才經歷臨時換帥、球隊分裂危機,他們如何成功凝聚半數以上海歸選手的向心力?
2022.12.6
體育
足球
世界盃
非洲
認同
家庭
移民
Fill 1
文化.藝術
詹京霖《一家子兒咕咕叫》──誰不是在這場遊戲裡?
《一家子兒咕咕叫》獲第59屆金馬獎13項提名,游安順、楊麗音等主要演員全入圍。導演詹京霖藉由賽鴿帶出人性,養鴿人阿欽師消失7年的043賽鴿飛回家,但失蹤兒子仍無聲無息,一個家處在瓦解邊緣。
2022.11.17
導演
產業
性暴力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家庭
博弈
Fill 1
文化.藝術
帶從未到海邊的媽媽去看海──盧盈良《神人之家》冥冥之中的人生劇本
獲2022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神人之家》,是盧盈良離家23年後「浪子回頭」的家庭紀錄,起於母親想拍遺照的一句話,也因想幫通靈哥哥籌錢紓困而啟動。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推著他拍出來。
2022.11.17
導演
紀錄片
嘉義
金馬獎
農業
人物專訪
宗教
家庭
博弈
Fill 1
評論
郭力昕/再寫張照堂:一個燦爛的存在
獲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攝影家張照堂,不只靜照聲譽卓著,亦為台灣實驗電影先鋒。一生冷眼看世界、又積極擁抱塵世的張照堂,真正熱情以對的仍是人、生活,和從中提煉的藝術作品。那些經典的影像,成為啟蒙了無數同代與後代影像藝術家的養分,與台灣攝影史上無可取代的資產。
2022.11.15
紀錄片
出版
金馬獎
藝術
家庭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1
2
3
4
5
6
…
1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