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1E10】

我爸爸是鄭南榕,我看了五千頁他的監控檔案。這些是我看見的、我想說的。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內展示品。(攝影/陳曉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我以為我做好準備了,我有看德國轉型正義的書,但是當你實際看見監控文件⋯⋯程度超乎我的想像。」這集鄭南榕之女鄭竹梅,在看了四、五千頁解嚴前後關於鄭南榕的監控檔案之後,首度受訪。

她曾經以為,國家機器的監控是從爸爸創立雜誌社後開始,不料卻在記錄上看到,早在爸爸向黨外媒體投書時,就已經被盯上、做紀錄。

這是一場超過6年、無所不包的監視。鄭竹梅從檔案中,看見通聯紀錄,黨外雜誌寫手的真名筆名對照表,鄭南榕從小到大的相關文件:小學成績單、當兵自傳、家人,甚至包含辦公室傳真機的型號⋯⋯。

翻閱這份文件、重新回憶父親,過程是心痛的。節目中聽的見鄭竹梅輕柔聲音裡細微的情緒變化,從父親自焚的現場,當時才9歲的她如何被警察帶離火場,她如何適應單親生活、如何丟掉與父母親名字的連結後,近年又因為一連串社會衝突、言論自由倒退、全球人權事件的衝擊,重新拾回自己的身份。她稱,是近年身邊的年輕人、台灣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與付出,讓她更堅定的進一步追尋鄭南榕所象徵的意義。

節目中,兩段鄭南榕的演講音檔讓她感慨,在解嚴前、鄭南榕即冒著危險推動「平反二二八運動」,他在一場嘉義演講的音檔中,對當地鄉親鞠躬道歉,說自己「來晚了、做得不夠」。這兩句話正是鄭竹梅心心念念的,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她希望能做得更多,以親子劇場、漫畫、自身故事與台灣社會對話,看完監控檔案之後,她更說,包括台灣的民主國家人民,都該理解上一輩可能經歷過的監控,思考國家機器和人民權利之間的界線。

請聽,一個女兒在監控檔案裡對父親的追尋;一個台灣人,經歷父親的逝去後,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學習和實踐。

(來賓|鄭竹梅;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李盈臻)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