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育兒
Fill 1
評論
別再問為什麼不生──在「沒有小孩的她們」身上,看見缺席的「生育正義」
在不生育被視為國安危機的時代,人們屢向適齡女性發問:「為什麼不生?」《沒有小孩的她們》作者深入歷史脈絡,看見生育抉擇背後的條件限制,並提出我們更應該問的其實是「她們怎麼可能生?」
2023.11.2
美國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書摘
COVID-19
少子化
Fill 1
醫療健康
以死因回溯防範更多孩子枉死,3年分析163例看到什麼?為何推展牛步?
「一個都不能少!」台灣持續少子化,新生兒死亡率卻創15年新高,衛福部11月將全面實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另一項不讓更多孩子枉死的「兒童死因回溯分析」(CDR)推動上卻仍有阻礙⋯⋯
2023.10.30
醫療
原住民
政府國會
兒少
育兒
公衛
照護
少子化
Data Reporter
Fill 1
醫療健康
和上天搶孩子的兒童急診醫師李嶸:看了太多無辜幼兒離世,我也是個緊張的爸爸
曾因救不回孩子而自責丟掉醫師袍的李嶸,選擇成為台灣少數投入「兒童死因回溯分析」研究(CDR)的臨床醫師;他的家裡更是完全照著育兒安全指南鋪設一切防護。來看他怎麼做?
2023.10.30
醫療
人物專訪
兒少
育兒
公衛
照護
公共安全
Fill 1
評論
解構薇薇安.邁爾的童年餘波:傳奇保母攝影家自拍照之祕,與被忽略的囤積症
隨著薇薇安的囤積行為愈發嚴重,報紙開始出現在自拍像中,間接承認了自己在現實中無法面對的疾病。有一張將報紙描繪成一種威脅,扼殺她鮮明的輪廓;另一張則是自我解嘲,使用漂浮著的報紙和軟帽來頂替實體自我⋯⋯。
2023.9.23
美國
兒童虐待
精神疾病
育兒
家庭
書摘
攝影
家暴
Fill 1
評論
黃哲翰/德國幼教神話崩潰中?師資和家長雙重過勞的「黑色托兒所」
「學前教育發源地」德國,近來竟爆出一連串托兒所和幼兒園虐童、甚至缺乏教師人力到高達6成必須縮短托育時間的亂象,過勞家長的育兒生活幾成噩夢。原因除了疫情、戰爭,還有更深層的危機⋯⋯
2023.9.4
血汗勞工
教育
政治政策
兒童虐待
德國
兒少
育兒
霸凌
Fill 1
評論
黃哲翰/深入德國托育風暴核心:高齡化社會為何成為「厭孩之國」?
加班、不生、再老化!在高齡社會的衰退螺旋、反育兒的經濟邏輯下,德國何以成為「戒除小孩」、「與孩為敵」的社會?專家智庫們想用「解放媽媽去工作」當解方,有用嗎?
2023.9.4
血汗勞工
教育
性別平權
高齡老人
德國
兒少
經濟
育兒
家庭
少子化
Fill 1
人權司法
國民法官怎麼面對人類最終極的痛苦跟挫折──母親殺子案,與背後的單親困境
近年單親媽媽殺子案頻傳,法務部統計10年來每年平均11位兒童死於「殺子自殺」。《報導者》全程記錄第四件國民法官案、許女殺子案的法庭現場,並追溯悲劇背後,單親母職在當代社會的困境。
2023.8.21
司法
兒童虐待
精神疾病
自殺
兒少
育兒
家庭
國民法官
婚姻
Fill 1
評論
成為母親後,我終於能擁抱身心障礙驕傲──《無障礙父母》的育兒故事
為人母的渴望與身心障礙身分必然衝突嗎?菈法在20代後半成為身障者、30歲成為母親。曾經對於自己必須依賴他人感到難為情的她,因為母職新身分而重新梳理自己與障礙的關係。
2023.8.8
人權
社運
性別平權
身心障礙者
育兒
家庭
澳洲
社會福利
書摘
照護
Fill 1
Podcast
孩子成了大人復仇「武器」?離婚搶子爭訟中,家調官心痛目睹,孩子的忠誠兩難與無聲求助
爸媽離婚了,孩子怎麼辦?當大人在離婚官司爭吵不休,往往忽略父母衝突場景已在孩子內心造成大片陰影面積,家事調查官如何幫助法官釐清離婚家庭的真實狀況,讓孩子的心聲被聽見?
2023.7.6
司法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婚姻
Fill 1
醫療健康
從卵子到孩子:一場人工生殖倫理的當代思辨之旅
隨著人工生殖愈來愈普遍,捐卵除了女性自覺、甚至成為政府與企業的「福利政策」,這些行為衍生出的複雜倫理挑戰與利益競合,牽涉的不只是女性自主權、健康風險和商品化,更攸關子女的親代權利。
2023.7.2
醫療
人權
勞權
產業
美國
科學
科技
兒少
育兒
收養
哲學
捐卵
1
2
3
4
5
6
…
9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