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兒少
Fill 1
人權.社會
詐騙、強控車、送摘器官:從犯罪工具人煉成無情施虐者的少年們
「我不知道為什麼人要暴力到這個程度⋯⋯尤其記得幾位年輕人的殘酷『樂趣』。」在一處被嘲諷命名為「米奇不妙屋」之地,16名暴力拘禁人頭戶的控員平均年齡約20歲,3名未成年。這些少年不但成為詐欺犯,也更加冷血和暴力⋯⋯
2023.3.15
司法
社群媒體
兒少
心理
仲介
警政
詐騙
人口販運
Fill 1
回家了,然後呢?當受虐兒少從「家外安置」回到家庭,「壞掉」的大人真的能修補嗎?
這一集,《報導者》資深記者曹馥年將透過專題的採訪心得,帶大家走進這些曾經破碎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的當下。即便在機構、寄養家庭或原生家庭,不同路徑都有著各自的艱難,仍有許多人在努力著——如同小芽長大後選擇成為社工,像自己的陪伴者一樣投入助人工作,也映照著自己的生命經驗。
2023.1.12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Fill 1
國際.兩岸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代價?英國「數學必修教育延長」風波
為逆轉過半英國勞工數感能力僅有小學程度的窘況,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提出「數學教改」,要將數學必修教育延長2年。然而消息一出,引發強烈批評,也反映出英國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結構問題。
2023.1.12
時事
教育
政治政策
大數據
英國
科學
人工智慧
兒少
經濟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吳全峰、滕西華/推翻朝野協商,國健署《菸害防制法》修法的3大疑慮
當新型菸品在青少年間蔚為潮流,政府對《菸害防制法》的修法態度卻搖擺不定,甚至在3次黨團協商取得共識後提出大翻車版本。作者認為,放寬加熱菸載具管制,形同對菸商大開後門,對菸害防制與保護兒少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2023.1.8
立委
政府國會
司法
兒少
公衛
菸品
電子煙
Fill 1
評論
空間是被「玩」出來的!Wawa空地樂園與孩子熱鬧開展的社區野力再生
從「空地樂園」到Wawa探險隊,跟著社區工作者進入汐止樟樹灣,這座以搬遷與流動組成的都市原住民聚落,看孩子如何「玩」出社區共生空間,更凝聚出跨世代的地方感與集體記憶。
2023.1.5
原住民
兒少
社會觀察
書摘
新北
Fill 1
人權.社會
在不同家庭與機構流轉的浮萍──如何跨界組隊為「難置兒」修整港灣?
在不同家庭或安置處所之間轉換3次以上的兒少,實務上稱為「難置兒」,他們感到不斷被拋棄,也漸漸磨去對人的信任。如何確實接住他們,也同時強化照顧者的能量?不同的跨界團隊正在找方法。
2022.12.21
醫療
教育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社會住宅
早療
Fill 1
人權.社會
陽台上的哈利波特──親屬照顧和安置,說不盡的牽絆與艱難
讓孩子在接近原生家庭環境成長的「親屬安置」,是兒少家外安置的優先選項。然而,為何在台灣成功率偏低,還有平均4成兒少會因適應不良等因素被轉出?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心理
NGO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家庭工事中──壞掉的大人、受傷的孩子,與修復之手
11月的第二次CRC國際審查,國際委員認同台灣為減少不必要家外安置所做的努力,也建議深入評估家外安置兒少安全返家的現況。但糾結經濟、教養、童年創傷等複雜議題的家庭能如何修復?修到什麼程度才算安全?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Fill 1
生活.醫藥
台灣足球生態翻轉中──從社區俱樂部扎根,讓運動不只是勝負
近年在社區蓬勃發展的足球俱樂部,透過教練、學生與家長們積極參與,甚至自建場地等努力下,正拋開運動無用論或只是升學手段的桎梏,形塑台灣新世代的運動文化。
2022.11.29
體育
教育
兩岸
英國
兒少
足球
文化
歷史
1
2
3
4
5
6
…
13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