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當然無法選擇自己要誕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有些孩子,真的是生下來受苦。」
2017 年《報導者》推出《廢墟少年》專題,隔年衛福部宣布「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讓資源不只瞄準「高風險」下的兒童,還包含孩子身邊面臨種種「危機」的大人,試圖看見家庭脆弱的全貌並即時介入。但是,社安網上路 7 年了,墜落的孩子們真的有被接住嗎?
《報導者》團隊重返「廢墟」現場,看見這些年來家庭結構迅速的變化、疫情的影響,甚至網路與科技的演變,如何加劇了脆弱家庭兒少的嚴峻處境。他們不只身處物質的廢墟、心靈的廢墟,還有對未來無望的廢墟,已經超越政府和第一線工作者能夠追趕的地步。現實是,這些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的孩子,在教育體系與社會更是一步步被排除,但我們「不去看」,並不代表他們就「不存在」。
《The Real Story》將用3集的時間,帶聽眾走入廢墟現場,聽見墜落的少年、少女,以及陪伴他們凝視深淵的人的聲音。這集,8年前企劃《廢墟少年》專題的《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與長期關注安置機構與兒少議題的資深記者曹馥年,一起聊聊孩子身處環境的劇變,以及社會持續忽視可能將付出的代價。 (來賓|《報導者》資深記者曹馥年;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陳思樺;攝影|陳曉威)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