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社工
Fill 1
評論
【投書】與病毒共存下一步:由治療、照護、研究,全方位建置「長新冠」追蹤與因應
在後新冠時代,民眾如何自我健康管理、與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共處?防疫單位如何規劃長新冠醫療照護?這是所有人必須正視且開始規劃的問題。完整疫苗接種,可能是目前降低長新冠風險最好的策略。
2022.5.15
醫療
科學
防災
社工
社會福利
COVID-19
公衛
照護
疫苗
藥物
紐西蘭
Fill 1
評論
【投書】紐西蘭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以社區醫療撐起以人為本的照護
陽性、輕症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多會擔心是否會變重症、會不會延誤就醫?如何協助陽性個案應對自己病情的臨床變化,使重症能及時就醫,需要有完善的社區醫療照護介入與支持。來看紐西蘭怎麼做。
2022.5.1
醫療
政治政策
防災
社工
社會福利
心理
COVID-19
公衛
照護
紐西蘭
Fill 1
評論
開咪、被捕、新屋嶺:「陣地社工」陳虹秀堅持發聲,見證《時代革命》
「為什麼我們會對警方『開咪』呢?因為我很肯定,無論是評估現場環境,或者是他們的心理質素,完全都不在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醒他們的錯誤評估、他們的心理狀況並不平穩⋯⋯」
2022.2.24
香港
人權
性暴力
人物專訪
社工
反送中
書摘
Fill 1
人權.社會
等待「合法與合格」的家長們:跟著志工,打開同志家庭那本難念的經
這些同志家庭受訪時,談到社會質疑,有無奈有激動,但沒有懼怕。經歷了一輩子自我證明的過程後,經過縝密思考跟規畫而成為家長的他們,展現出保護孩子的決心。
2022.1.25
同志家庭
同性戀
社工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收養
少子化
家暴
Fill 1
評論
【投書】隔離時間無上限的監護處分,無助解決精神疾病經驗者困境和社會悲劇
「我寧願是個犯人,而不是精神病人。」讓國家能無限期把觸法的精神病患關在病房,就能預防犯罪嗎?在第一線服務精神疾病經驗者與照顧者的廖福源指出,這項修法只是試圖安撫恐懼的大眾,卻無法真正解決悲劇背後的核心問題。
2022.1.2
醫療
人權
時事
司法
精神疾病
社工
Fill 1
評論
看見無家者真實生活後的問題:為何「居住優先」策略不被政府採納?
無家者居住需求得不到回應,問題主要出在台灣遊民政策始終被界定為社會救助問題,而非居住問題。這與國外處理無家可居問題時以「住宅」與「經濟安全」雙軌並重的狀況相去甚遠。
2021.12.22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街友(Homeless)
社工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NGO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尚氣與十環傳奇》:在司法程序尋找「創傷知情」的身影
以英雄片做底,《尚氣與十環傳奇》講述了創傷如何影響人情感的連結、自我價值,唯有知道自己受了傷,才有可能處理治癒的家庭故事。這套被稱為「創傷知情」的系統,如今也大量運用在司法實務上。
2021.11.19
司法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法律人追劇
心理
親密關係
家暴
Fill 1
評論
如何以「復原」概念,拯救繭居、失業的「80/50」極限家庭?
年邁父母與無業或處於繭居狀態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或社會網絡薄弱,全家陷入孤立無援──日本「8050問題」現象會發生在台灣嗎?社會學者川北稔反省現代家庭角色框架,提出「復原」概念,希望年輕人得以獲得自由並負起責任。
2021.11.2
日本
高齡老人
長照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社會觀察
書摘
心理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城中城裡的弱弱相依:人生最後一段,他們是唯一能辨識彼此的人
「今天是有類似城中城這樣的大樓,才有辦法容納這些弱勢者,不然這120戶居民何去何從?去哪找月租2千元而且不漲價的房子?人家說這裡是鬼樓,其實對住戶來說是天堂,但這個天堂沒有好好維護,就瞬間變成地獄。」
2021.10.19
高雄
時事
災後重建
高齡老人
防災
社工
社會觀察
租屋
Fill 1
人權.社會
失業流離的疫情長浪來襲,如何拉住無家者和弱勢居住族群?
沒工作,繳不出房租、沒地方住,遑論隔離防疫⋯⋯這是疫情下無家者和各式弱勢居住族群的困境,在病毒尚未打倒他們前,貧窮已經先來報到。許多NGO加快補上政府措施不足之處,也有民團推緊急租金紓困,盼接住社福邊緣戶,還有那些剛畢業的少年⋯⋯。
2021.7.7
貧富差距
政治政策
居住正義
街友(Homeless)
防災
社工
社會福利
COVID-19
NGO
租屋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