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礦業
Fill 1
評論
跟著30年前舊照片裡的原民礦工,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建基煤礦曾經有6成礦工都是阿美族人,他們在煤礦熄燈後,原地落腳成原鄉。煤礦攝影家朱健炫,以1980年代拍攝的舊照片為線索,找上影中人,並透過訪談與實際走訪,追尋曾經繁華的煤鄉記憶,以及如今冷清的原鄉部落。
2023.5.20
原住民
產業
礦業
海洋
書摘
攝影
歷史
新北
Fill 1
環境永續
《寫給滅絕時代》備忘錄:一場國際永續實驗,在劇場展開人與地球對話
藝術創作也能「減碳」?國家兩廳院加入「永續劇場聯盟」(STAGES)與14個跨國劇場機構一起挑戰零差旅、自力發電、低耗能的綠色革命,首發實驗《寫給滅絕時代》實踐過程帶來什麼樣的挑戰與反思?
2022.11.7
原住民
產業
戲劇
教育
能源
藝術
礦業
文化
氣候變遷
Fill 1
評論
《血與土》:百億美元黃金銷售額背後,記憶被屠殺的礦奴與雨林浩劫
在迦納雨林深處,記憶被剝奪的奴隸,不顧安危地砍樹、挖掘土地、開採金礦,留下一塊塊如同森林癌瘡的非法露天礦坑,散發惡臭且了無生機。距離「案發現場」遙遠的金飾消費者,如何可能協助打破人權與環境破壞的迴圈?
2022.7.10
環境
人權
產業
貧富差距
性暴力
土地汙染
礦業
非洲
書摘
水汙染
森林
人口販運
Fill 1
人權司法
末代女礦工──張桂的生命故事
在以命換炭的黑金年代,她們是整座礦場的母親,如果沒有女性的後勤支援,礦場也無以為繼。我95歲阿媽的生命史,補足了台灣礦史中散佚的女性篇章。
2022.6.9
礦業
經濟
家庭
歷史
Fill 1
文化生活
殘忍,但非如此不可──《惡人之煞》、《二○二○年的一場雨》,李永超不畏成為緬甸軍方黑名單
以2片入圍創下TIDF紀錄,李永超的鏡頭,始終對向緬甸社會裡貧窮、幽暗、殘酷的社會問題,有些主角甚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和家人。無奈和憤怒,成了他前行的燃料,即便成為緬甸軍的黑名單,亦不悔。
2022.4.26
導演
紀錄片
緬甸
毒品
人物專訪
礦業
tidf
家庭
Fill 1
評論
大象腿:當意義瓦解成廢墟
從煤炭到核子,能源發展的漫長進程,在災異前只是一瞬。廢墟之後的餘生,青草仍瘋長,花怒放,水自流。
2022.2.11
礦業
核電
職業災害
文學
俄羅斯
書摘
歷史
公共安全
Fill 1
評論
施逸翔/落實完整人權是優先價值,不是隨意選擇的自助餐
蔡英文即將展開總統第二屆任期,人權團體如何評價過去4年政績?在社會安全、公平正義、國際人權等面向,有何新政建言?
2020.5.18
轉型正義
血汗勞工
人權
難民
原住民
移工
政府國會
司法
社運
政治政策
民進黨
性別平權
蔡英文
精神疾病
農業
礦業
社工
東南亞
漁業
社會福利
NGO
Fill 1
環境永續
25萬人連署、11次審查、4度朝野協商,為何修不掉《礦業法》霸王條款?
修了3年的《礦業法》協商破局,一但確定修法未過,礦場繼將續沿用舊法霸王條款「免環評、免告知、免同意」。60個因修法期被凍結的舊礦權展延20年,環評制度也將跟著陪葬。
2019.12.18
環境
花蓮
原住民
產業
礦業
經濟
原住民保留地
Fill 1
環境永續
【亞泥新城礦山後續報導】礦下的人,裂解的部落會議
修法牛步與制度缺陋,使得同為受害者的太魯閣族人裂解成兩派。雞蛋碰撞雞蛋,抗爭力量潰散,而高牆堅固不移。
2018.9.3
轉型正義
環境
花蓮
原住民
礦業
原住民保留地
Fill 1
影像
【圖輯】看見亞泥:搶救太魯閣大遊行
太魯閣有句俗諺說:「土地是血,山林是家」,40多年來,被剝奪的土地、土地上被迫流離失所的族人,企盼這次藉由社會大眾共同發聲,能夠結束這場惡夢,安全回家。
2017.6.24
環境
原住民
在地傳真
礦業
原住民保留地
1
2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