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難民
Fill 1
向世界解釋台灣觀點:在烏克蘭戰爭報導中,我們看見⋯⋯
《報導者》俄烏戰爭跨國報導動員20名同事,除了出國採訪力求深入各種前線的記者,還有留守在台灣的編輯、設計師、工程師、編譯、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等。讓讀者看見、聽見世界上正發生的重要事情,是團隊的責任,也是信念。
2022.6.23
難民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媒體
兒童新聞
戰爭
媒體素養
Fill 1
記者的防彈背心──8,000公里的新聞連線
俄烏戰爭爆發後兩週,《報導者》組成了「戰爭跨國報導」團隊,有記者前往當地採訪,內勤也不分日夜全力備戰支援,跨越8,000公里的連線,完成一則則即時與深入的報導。「火線新聞台」單元帶你用漫畫的方式,走進編輯室,了解我們如何克服各種考驗和挑戰,與時間賽跑下完成報導。
2022.6.23
難民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漫畫
兒童新聞
戰爭
媒體素養
Fill 1
國際.兩岸
看得到難拿到的「專案身分」──上千香港尋求庇護者通不過的兩道窄門
執行「人道援助專案」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成立至今近兩年,能走進這扇庇護之門的港人並不多,為什麼?本文爬梳政策運作模式、港人申請狀況與不可言說的政治考量,道出在台灣,成為一個被庇護者之難、之苦。
2022.6.16
香港
難民
政府國會
社運
政治政策
公務員
反送中
NGO
港版國安法
移民
Fill 1
評論
《離人散事》:跨越國界,共生的自由如何可能?
「既不是這裡,也不是那裡」、「既非起點,亦非終點」──無論是歐洲現下正引起波濤的難民潮,或全球難民/移民的遷移,無論在身體還是精神層次,都處在這般晦澀的情境之中。
2022.5.18
難民
移工
Tibet
東南亞
認同
文化
社會觀察
書摘
移民
Fill 1
援助烏克蘭,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政府開放了國界,讓所有在烏克蘭戰火下的難民,進入波蘭。波蘭全民動員,團結又有效率地對烏克蘭鄰居伸出援手,令人驚訝、感動、佩服。遠在台灣的我們,如果想要支持烏克蘭,應該怎麼做呢?
2022.4.15
難民
歐洲
外交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波蘭
兒童新聞
戰爭
Fill 1
國際.兩岸
誰是「叛國者」:訪那些開戰後出走的俄羅斯人
普丁向烏克蘭開戰之後,離開俄國的人已超過30萬,被普丁稱之為叛國者,他們能不能再回去?答案不在他們手上。但他們試著為彼此和下一代,找一個自由、快樂、培養獨立思考之地。
2022.4.14
難民
時事
認同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移民
LGBTQ+
戰爭
蘇聯
Fill 1
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
同一個時間,有的孩子在看電視、有的孩子在拉小提琴,有的孩子卻因為戰爭,失去家園。《報導者》攝影記者用10張照片,帶你一起看見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小朋友,如何在對他們展開溫暖雙臂的波蘭,有一個暫時的家。
2022.4.13
難民
圖文故事
兒少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兒童新聞
Fill 1
台灣孩子大提問: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報導者》與11所國中、小學合作,收到220名、2到9年級學生的提問,整理出20個台灣孩子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最想知道的事。我們請專家解釋,也有來自記者國際採訪的第一手資訊,為大家整理出答案。
2022.4.13
中國
難民
教育
美國
兩岸
動物保護
德國
兒少
防災
金融
經濟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歐盟
波蘭
軍事
北約
聯合國
兒童新聞
戰爭
蘇聯
Fill 1
國際.兩岸
為何掉入「為普丁買單」的兩難?專訪三黨國會議員,俄烏戰爭給德國的慘痛一課
《報導者》在德國專訪執政聯盟與最大在野黨的3位國會議員,有人自承德國過去「過度天真」,有人早已發出警告。面對普丁等獨裁者陰影,德國能否擺脫「以經濟合作促成政治變革」的錯誤期待?歐洲火車頭的回應將有關鍵意義。
2022.4.7
中國
難民
時事
能源
外交
德國
人物專訪
經濟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歐盟
軍事
Fill 1
國際.兩岸
成為新前線的波蘭面對歷史性抉擇:更擁抱民主,或支持獨裁化極右政府?
在滿是烏克蘭國旗的華沙街頭,波蘭人對《報導者》分享對俄烏戰爭的共感與害怕:這是公民教育的黃金時刻,卻也怕人們學不會「團結」這堂課,怕右翼政府又找到「不民主」的理由。
2022.3.31
難民
時事
教育
志工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歐盟
波蘭
軍事
納粹
1
2
3
4
5
6
…
9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