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精神疾病
Fill 1
評論
洗澡熊說「法」/藍鬍子:我們與連續殺人魔的距離
援引〈藍鬍子〉童話及其城堡密室等意象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大受歡迎。藍鬍子究竟是恐怖情人,還是精神病患?法學教授林鈺雄說:我們與藍鬍子的距離,或許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遙遠!
2021.3.17
司法
性暴力
精神疾病
文學
親密關係
洗澡熊說「法」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以「復歸社會」取代危險迷思,日本精神障礙觸法者處遇制度如何誕生?
台灣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手段,但成效卻不符社會期待;日本則以「復歸社會」作為處遇核心概念,這個制度如何運作?能否成為台灣改革借鑑?
2020.11.22
醫療
人權
司法
日本
隨機殺人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Fill 1
人權.社會
日本二戰後最慘重殺傷事件的啟示:看見障礙者機構極限,與社區生活的可能
經常師法日本社福經驗的台灣,從「相模原障礙機構殺傷事件」的教訓中,或許也該取經日本支持重度智能障礙者於社區自立生活的實例,提供台灣的智能障礙者與家屬另一個生活型態選擇的可能性。
2020.11.22
人權
日本
隨機殺人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Fill 1
生活.醫藥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
因精神狀態無罪或減刑的犯罪者,我國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犯罪的手段。近日政府研議將處分無限期延長,《報導者》實地訪查第一線,看見刑罰與治療的極限,試圖對話、思辨制度轉型的更多可能……
2020.10.29
醫療
人權
司法
政治政策
精神疾病
社工
心理
健保
Fill 1
生活.醫藥
如何為情緒受苦者「撐傘」?陪他們走一段聆聽和理解的路
走出學校免費心輔室,有情緒困擾的年輕人求助醫療與諮商體系,卻有哪些障礙?沒受過專業訓練的周遭陪伴者,如何給予最重要的心理支持?
2020.10.18
醫療
教育
精神疾病
自殺
社會觀察
心理
公衛
Fill 1
環境.教育
走入優秀和多元競爭力的背光處──被頂大魔咒困住的年輕人們
這不是無病呻吟,年輕高學歷族群的心理健康成為跨國現象。「你這麼優秀,一定沒問題的」這句話背後,他們為何被烈日灼身、甚至自傷?
2020.10.18
教育
精神疾病
自殺
家庭
社會觀察
心理
Fill 1
生活.醫藥
林玉倫、林煜軒/網路搜尋「失眠」,是疫情期間心理健康預測指標
國衛院研究團隊採用Google Trends資料發現,「失眠」、「憂鬱」、「自殺」等關鍵字的搜尋量,在疫情期間有明顯起伏。網路搜尋紀錄如何暴露了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困擾?
2020.9.23
醫療
精神疾病
防災
心理
COVID-19
公衛
Fill 1
國際.兩岸
戒癮與少年機構「公私協力」,荷蘭以信任與自由讓觸法者復歸社會
荷蘭怎麼幫助毒品施用者以及觸法少年走回社會?透過民間與政府補助的協力,我們看見荷蘭機構以培養自主性、責任心、和人的連結能力為核心,幫助觸法者再度與社會連結的苦心。
2020.9.10
醫療
司法
毒品
精神疾病
兒少
社會福利
Fill 1
國際.兩岸
荷蘭牢房生活:在低監禁率之國,監獄的存在不是為了懲罰
「人性化的對待、投注資源在受刑人回歸社會的準備,更能降低再犯率」──荷蘭的監獄系統是怎麼把理想化為現實,長年保持低監禁率、低犯罪率?
2020.9.8
人權
司法
獄政
精神疾病
荷蘭
Fill 1
國際.兩岸
世外桃源或與世隔絕──荷蘭如何處置犯下重罪的精神疾患者?
在荷蘭,一位精神疾患者犯下重罪後,會經過嚴謹的精神鑑定、監護處分,將確定無法治癒的病犯集中在長期精神照護機構裡。靠著分流處遇,荷蘭如何試圖在風險與人權之間取得平衡?
2020.9.2
醫療
司法
精神疾病
荷蘭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