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文化資產
Fill 1
影像
迎神眾生相──2022大甲媽祖遶境4日記事
大甲媽遶境第三年在防疫下進行,攝影師與媽祖同行、一路往南到嘉義新港奉天宮,觀察苦行的進香隊伍與接駕的在地鄉親臉譜,體會迎神眾生與媽祖間的信仰羈絆。
2022.4.14
台中
嘉義
媽祖
文化資產
在地傳真
攝影
民俗
Fill 1
文化.藝術
疊加島嶼的歷史色層──台灣前輩畫家作品的保存與再發現
時光流轉,許多一度被遺忘的台灣藝術家名字和作品如今重回大眾視野。從民間到公立美術館,畫作的保存有賴各方協力,卻也存在如何推廣利用的認知張力。
2022.4.12
日本
文化資產
藝術
認同
文化
歷史
Fill 1
評論
林盈志/《秋決》1960-1972:一次文物再脈絡化的嘗試
電影文物典藏的意義是什麼?以李行導演經典作《秋決》為例,我們將明白如何透過專業人士的蒐藏研究,將原本「去脈絡化」的文物重新予以「再脈絡化」,除了找回原本在文化歷史脈絡下的意義,也讓人更立體地認識創作者與故事。
2022.2.25
導演
文化資產
電影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人權.社會
二二八版畫《恐怖的檢查》75年後,重新窺見黃榮燦的謎樣足跡
木刻版畫《恐怖的檢查》是記錄二二八事件的傳奇作品,其作者、來自四川的黃榮燦,5年後在馬場町被槍決。藝術家梅丁衍是國內最早研究黃榮燦藝術成就者,我們隨著他的述說,窺見木刻版畫在不同時代脈絡,有何微弱的火光迸發⋯⋯
2022.2.23
白色恐怖
228
文化資產
藝術
解嚴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文化.藝術
從1人到1,000人,結集台灣人童年願力的《諸葛四郎》3D動畫電影
《諸葛四郎》是四年級生的童年幻想,卻因漫畫審查而殞落。作者葉宏甲失意半生,66年後,漫畫家的兒子葉佳龍尋回佚失的《諸葛四郎》片段、啟動動畫電影。所有「諸葛四郎世代」,都成了協力天使。
2022.1.27
產業
文化資產
電影
藝術
家庭
歷史
漫畫
Fill 1
文化.藝術
刻劃啟蒙的輪廓──黃土水與《甘露水》,百年尺度的遺產與見證
誕生百年後,塵封已久的《甘露水》12月18日即將於北師美術館重新面世。我們跟著修復團隊,目睹黃土水惦念的台灣之美,人心帶來的汙損、愛惜,和最終集結而成的啟蒙之光。
2021.12.15
時事
日本
文化資產
藝術
文化
歷史
Fill 1
評論
【投書】從一位青年考古學者過世,看中共對西藏文物的毀滅與謊言
中國考古學者劉拓在甲扎爾甲洞窟考察將被勒令遷移的文物時墜崖過世,其生前言論竟引發小粉紅激烈圍攻。但在藏人眼中,劉拓不過說了幾句他人不敢言的實話。
2021.12.5
中國
人權
文化資產
宗教
Tibet
文化
歷史
言論自由
Fill 1
評論
如何處理史達林的雕像?立陶宛「蓋一座主題樂園」立下的新解與爭議
1990年立陶宛獨立,蘇共遺留的政要雕像紛紛被毀壞,遺留的數十座成了轉型正義中的棘手問題。一位蘑菇商人想出了毀譽參半的怪點子:蓋主題樂園。「大家會來這裡戲弄雕像,代表立陶宛已不再害怕共產黨。」
2021.10.13
轉型正義
文化資產
俄羅斯
書摘
歷史
共產黨
立陶宛
Fill 1
影像
沈昭良/黎明之後的古典與回返
底片攝影過時了嗎?對於當代數位影像除了懷舊還有什麼意義?沈昭良從近年,兩本經過長期研調出版的台灣攝影史書籍指出,不只重現19世紀台灣的模樣,也留下當時政經人文狀況,與帝國、宗教與軍事力量的介入與痕跡。
2021.8.21
文化資產
攝影
歷史
Fill 1
評論
【投書】陳復禮故居遭建商偷拆後,市府除了「無法介入私產」還能做什麼?
被拆除前,陳復禮故居被文化局列冊追蹤20年,卻從未現勘;拆除後,散落廢墟的文物無人管理,一律都被文化局指為「私人財產,無法介入」,私人財產和文資的衝突難解,是許多台灣老宅保存的現狀,但這代表政府就無可作為了嗎?
2021.6.14
柯文哲
文化資產
建築
台北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