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馬來西亞
Fill 1
文化生活
金馬獎一甲子:華語電影的板塊位移與台灣的新座標
金馬獎走到第60年,已是世界觀看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窗口。經歷風波和挑戰,仍走在改變和傳承的路上,藉由影展、電影學院、創投和大師課等各項活動,打造更完整的電影產業生態系。
2023.11.23
香港
中國
產業
電影
新加坡
金馬獎
藝術
馬來西亞
東南亞
言論自由
Fill 1
文化生活
用一折戲、一首歌撫慰受苦的靈,萬芳:《五月雪》讓女性長期失語狀態被看見
「在某一個take,突然一陣風,我真的起雞皮疙瘩⋯⋯」當不少演員回絕演出帶有馬來西亞513事件傷痕的《五月雪》時,萬芳卻接下了。她希望為這些曾活過、正活著的受難家屬和女性說些什麼?
2023.11.21
轉型正義
電影
音樂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Fill 1
文化生活
神鬼、王權、人間──魔幻寫實的張吉安《五月雪》,以戲曲寓言遙祭大馬禁忌傷口
以《南巫》驚豔影壇的導演張吉安,新作《五月雪》一舉入圍金馬9項大獎。他田調多年,將仍是馬來西亞禁忌的五一三事件,用隱喻巧妙地重新顯影,也召喚事件的倖存者開始說話。片中不見白雪或血海,但情感已靜靜落在觀者心中。
2023.11.20
導演
選舉
戲劇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宗教
認同
歷史
種族歧視
Fill 1
文化生活
紅過、痛過、脫兩層皮後才演得真實,吳慷仁:「變」是有意識的選擇
從台灣走向大馬、香港,吳慷仁的舞台持續拓展。他在首次入圍金馬影帝的《富都青年》裡和田野對象一起呼吸同樣的空氣、一起泡過泥澇和汗水,假的「演」慢慢轉化為真的「活」。
2023.11.19
戲劇
移工
電影
身心障礙者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手語
語言
Fill 1
文化生活
唯有愛能趕走命運的寂寞──王禮霖《富都青年》留住底層生命取暖相依
在《富都青年》沉重的宿命和壓迫中,王禮霖透過阿邦阿迪兄弟最想傳達的訊息是:愛是內心最強大的力量。「我在台灣時,也是因為其他人的愛一直拉著我,我才能去勇敢面對不喜歡的事情。」
2023.11.15
導演
血汗勞工
移工
身心障礙者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家庭
手語
Fill 1
影像
在戰爭、醫療缺乏與性禁忌中,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堅強的母親們
無法自由就醫的阿富汗母親、沒有合法身分的難民媽媽、活在文化禁忌下的青少女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看到女性面臨各種醫療挑戰的無國界醫生,以一所女性服務女性的醫院與成立青少女媽媽社團等方式,協助她們。
2023.5.13
醫療
人權
難民
教育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圖文故事
馬來西亞
非洲
育兒
家庭
攝影
照護
NGO
阿富汗
戰爭
中亞
Fill 1
評論
僑生也需要轉型正義:馬來西亞學生「北漂台灣」除魅記
台灣社會對僑生仍有強烈的刻板印象與誤解,儘管僑生身分確實是特權政策。不符合時代的政策必定帶來錯誤的「國際觀」,無論是哪黨執政,只要一天不對僑生的身分認定政策作改革,僑生被「族群歧視」的隱憂與爆發,就會一直存續。
2022.6.26
轉型正義
政府國會
教育
民進黨
馬來西亞
認同
國民黨
書摘
種族歧視
Fill 1
國際兩岸
油脂與戰爭的交互反應: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為哪樁?
餐桌上的斷炊衝擊,皆是烏克蘭戰火的蝴蝶效應──但為什麼是印尼?為什麼是現在?衝擊的政策背後,卻是一場為難的自由經濟寓言。
2022.5.3
產業
貧富差距
新加坡
農業
馬來西亞
食物
經濟
俄羅斯
烏克蘭
印尼
國際關係
媒體
聯合國
戰爭
Hello World
Fill 1
文化生活
讓影像成為生命的鹽──穿越英雄化敘事的廖克發《野番茄》
跳脫長久以來談論、再現二二八事件的框架,《野番茄》從「雄中自衛隊」跳脫、延伸到影像敘事的邊界,在鬆散而詩意的結構中,映照出關於這個城市、這座島嶼,駁雜、不確定、無處安放的歷史經驗。
2022.5.2
導演
紀錄片
高雄
228
人物專訪
tidf
馬來西亞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文化生活
太愛世界、所以不願討好──何蔚庭《青春弒戀》藏身驚悚後的人性寬容
入圍5項金馬獎的《青春弒戀》,導演何蔚庭不改反骨,在林柏宏、李沐、陳庭妮等人演繹下,以隨機殺人事件的驚悚為引,對如同魯尼《正常人》裡的千禧世代,探問關於愛的迷惘與不安。
2021.11.25
導演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社群媒體
馬來西亞
社會觀察
心理
親密關係
1
2
3
4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