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房慧真/躲在母親荒廢的乳房裡──馬尼尼為《故鄉無用》
馬華作家馬尼尼為,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鬼者,歸也。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韓詩外傳》

生活在台北逾20年的馬華作家馬尼尼為,以往的文字創作以詩、散文為主,《故鄉無用》是第一本長篇小說。這是馬尼尼為第二次寫故鄉,上一本《沒有大路》(2018):「我硬是要不斷地寫下去。成為被家人謾罵的對象。我正要成為一位背棄故鄉的人。正在成為不孝子。」《故鄉無用》開門見山就說「我的父母沒什麼好寫的」。扉頁獻給阿嬌姨,從家族裡最沒有用的阿嬌姨說起,阿嬌姨到新加坡打過工,做過美髮院,後來疑似被下降頭,成了撿破爛的人,用撿來的破爛換一點錢買貓糧,和幾隻野貓還有牠們的貓屎一起躺在破廟裡。阿嬌姨在流浪漢和遊民中打轉,和孤苦無依的男人談婚論嫁、相濡以沫。敘事者「我」在故鄉唯一能與之相濡以沫的就是阿嬌姨,因為我愛貓,阿嬌姨也愛貓,我無所事事終日溜達,阿嬌姨也愛溜達,我愛逛破爛(二手商品)店,阿嬌姨愛撿破爛。我和阿嬌姨的不同之處是,我是從台灣回來的人,理應成為有用的人,卻成為廢物(全書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我並不是唯一失敗的例子,我的同儕友伴,來台灣讀經濟系化學系生物系電機系,大學畢業還繼續攻讀碩士,回到故鄉成了除白蟻的人、賣珍珠奶茶的人、教象棋的人,「去台灣回來不會賺大錢,去了也不會有前途。只是至少出去過了,回來也會安分一點」。

外婆生養眾多,14個孩子只能供應一個去台灣,三舅是家中唯一知識分子,台大電機畢業,回去沒工作,後來學腳底按摩,輾轉到新加坡醫院當清潔工。下一代的「我」也成了知識分子,嗜書如命,還寫書出書。我回鄉探望小學老師,老師見到掉滿一地的黃花就詩興大發,恭喜我成為作家,我回答「才沒有,我只是打掃工。」《多年後我憶起台北》的開場詩:「像我這麼會寫的人/還是每天洗碗掃地洗地做勞力/神絕對是公平的」。

所謂「無用的廢物」其來有自

馬尼尼為的作品是詩,是詩化散文,也是自傳型小說,文體只是形諸於外的容器,旺盛的寫作趨力流動其中,彼此互文。在台北「我」有母職,餵養街貓,還是動物收容所志工,日日像上班那樣定時創作,偶爾會穿上作家人皮去授課或演講。以世俗標準來看,「我」再怎麼樣也稱不上「無用」。無用的窄化意義是不上班,沒有固定工作,創作在此是任性妄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了無賴、騙子、廢物,「或許我就是一個詐取生活費的騙子。或是玩弄文字的騙子。一個無業的陋妻。終日在紙上做鬼。⋯⋯若無其事地寄生於台北。」「身為成年人能夠這樣任性地活著是憑什麼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別人眼中不去上班的廢物。不會賺錢的廢物。」(《我的美術系少年》)

格里高爾.薩姆沙
卡夫卡《變形記》中主人公。
「變形」的前夕,是多年不曾請過一次病假,他的工作是每天清晨搭上第一班5點出發的火車,到各地推銷商品。格里高爾醒來一邊發覺自己變成甲蟲,另一邊還在琢磨是否要趕7點那班火車,否則老闆必定會夥同商業保險公司(正是現實中卡夫卡從事的工作)的醫生一同前來「揭穿」他,在雇主眼中,「根本沒有任何真正的病人存在,有的只是那些身體完全健康,但卻不想去上班的懶人。

「我」在台北用貓毛編織卡夫卡的冷酷迷宮,不上班,不討公婆丈夫喜歡,不當賢妻良母都是一種抵抗。前幾本書寫到公婆離世、小叔搬離、丈夫遠走,心願已遂,只剩下「上班」仍然像邪惡的大風車不停旋轉,「我」宛如穿著一身破銅爛鐵的唐吉訶德持續不斷朝它砍了又砍,總也除不盡。

除也除不盡,直到回到故鄉,風車的幻影尾隨,深層的焦慮仍在。「無用」的廢物論可說是貫穿馬尼尼為作品裡最持久的母題,「我一邊忙著寫作,一邊感受我在他們眼中徹底的無用。」「我媽媽知道我很熟練貓狗,像她熟練泥土一樣、熟練果樹種菜一樣。她不知道我熟練寫作,可以把壞的寫掉。當然我是騙她的,我自己對未來也很茫然。」(《故鄉無用》)

在故鄉曾有一種懶惰土著的論述,殖民者眼光的凝視建構。馬來西亞社會學家賽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的《懶惰土著的迷思》一書,西方殖民者為了鞏固占領掠奪的正當性,營造出馬來人懶惰的刻板印象。只須斷斷續續工作一個月,用魚簍在河裡撈魚,傍晚花些時間撒網,就能獲得一整年足夠的糧食。「加上這裡的氣候會讓人體趨於休憩放鬆,並讓人腦陷入如夢似幻狀態而不事艱苦持久的勞作,足以說明馬來人與生俱來的怠惰。」獨立建國之後,馬來菁英繼續沿用這套論述,1970年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出版《馬來人的困境》,提到環境影響使得馬來人消極脆弱,面對華人移民的競爭節節敗退,慵懶不爭的馬來人是「原住民」,需要政府保護。1970年代馬來西亞逐步落實憲法規範馬來人特殊地位的條文,以種族比例實施配額的制度,稱為「固打(quota)制」。李有成教授在導讀中提到「在教育領域,不少華裔與印度裔學子淪為犧牲者,成績優異卻被排拒在公立大學志願之外,種族不平等與社會分化日益嚴重。

在固打制的敲打下,種族決定華人沒有慵懶無為的餘裕,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才能生存下來。「我」的兩位姊姊成績優異,獎盃擺滿牆,卻還是當不了律師、醫生,家鄉窮教師是唯一的穩定出路。姊姊們遞棒子給妹妹,妹妹掉棒落隊,寫作在這個「無用已然成形」的故鄉,是無用中的無用,無用的極致,甚至是宛如瘋魔發狂的寫作病癥。「這裡的書店、學校都越來越無可救藥。他們嘲笑看書的人、把寫東西的人當神經病。」「我慢慢體會到全天想要寫作會變神經病的,他們會把你帶去治療,讓你去做苦工。

Fill 1
馬尼尼為以「無用」一詞形容馬來西亞故鄉,她寫家族裡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病了瘋了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是無用之人,那片成長之地則成了無用之鄉,「但是這些東西已經在我體內生根發芽」,她用故事記得他們,用詩歌頌它。圖為2024年5月5日,馬尼尼為(左)和本文作者房慧真(右)對談。(攝影/林彥廷)
馬尼尼為以「無用」一詞形容馬來西亞故鄉,她寫家族裡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病了瘋了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是無用之人,那片成長之地則成了無用之鄉,「但是這些東西已經在我體內生根發芽」,她用故事記得他們,用詩歌頌它。圖為2024年5月5日,馬尼尼為(左)和本文作者房慧真(右)對談。(攝影/林彥廷)
馬來鬼圖鑑和台北變形記

神經病、麥木娜(瘋子的代稱),村裡總有人莫名其妙瘋癲,《故鄉無用》書裡盡是不正常的人,遍地災異凶死,二舅媽離奇死在水缸,女高中生在鄉間騎腳踏車被雷劈死,阿嬌姨的相好算命佬橫死,因為他去曾吊死人的凶宅算命,突然就上身了,「頭被什麼東西拉得高高的,全身是硬的。」五姨丈在鎮上的酒店上吊自殺,在台灣讀美術的學姊,學無以致用,回鄉開民宿,疫情時突然跳樓自殺。故鄉的人說自殺都是假的,其實是鬼在找替身。故鄉的人不會自殺,自殺是已開發國家的進步病。故鄉百鬼夜行,黃昏就開始出沒,這時不能除草,「黃昏是鬼出來的時候,鬼會在草裡,你除草會不小心砍到他們的頭。

日本漢字「風邪」是感冒的意思,由風帶來的邪魔浸染人體,字面上仍摻雜怪力亂神的疾病觀。在故鄉的疾病邪魔都是從風裡來的,「在外面玩的小孩被風猛吹,常常就生病了。那些四面八方的鬼,海上的、陸上的、森林的、沼澤的、高山的、平地的,都要來吃這風的宴席。」我的寫作神經病也來自風,無用其來有自:「那種風還很小的時候,就進入我耳朵眼睛了,⋯⋯那樣的風早就進入我腦袋裡,我才成了一個無用的寫作少年,才看見了四個太陽,五個月亮的光。

鬼者歸也,幫鬼怪歸納建檔,未嘗不是一種歸鄉路徑,馬尼尼為在《馬來鬼圖鑑》(2021)寫到相當有人情味的「巨乳鬼」:「來去自如的野鬼。外形為老女人,有著一雙巨乳。特別於黃昏時分出現,把在戶外玩的孩童抓起來藏在乳房下方。」鬼怪傳說的用意實是保護孩童,黃昏時常有野生動物出沒,或視線不佳,光腳玩耍的孩子易踩到釘子受傷,編造巨乳鬼的故事可讓孩子及早進屋。

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媳不媳的台北「變形記」,用力掙脫兒子討抱撒嬌的雙手,投向貓的懷抱,貓化身為母親,貓毛補償母親的撫摸。在故鄉的聊齋誌異,「在我媽媽荒廢的乳房裡,我就留在那裡。」《故鄉無用》後半段進入詩的囈語,媽媽病了,阿嬌姨越來越瘋,兩人即將成為兩隻新鬼,兩隻巨乳鬼。荒廢的乳房不用哺乳不必成為男人掌中的玩物,遵循地心引力垂下,才得以成為我的庇護。

「她們把腳張開痛苦地生小孩。我專注地排放經血,壞掉的血。」馬尼尼為的作品中經常流淌著大量的經血,「我開始滲出經血。七萬滴。落在老家的床上。」(《沒有大路》)無用的經血讓等待生殖的熟卵再一次崩落,不必重複外婆生十四個孩子,母親生五個孩子的命運。異鄉人躲在母親成為廢墟的乳房裡,乳房無用,子宮無用,卵巢無用,美麗無用,婀娜無用,曲線無用,女人有了寫作的房間還不夠,要到了無用堆疊成塔的這一天,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人。

(編按:本文為《故鄉無用》推薦序,由新經典文化提供,標題經《報導者》編輯改寫。)

《故鄉無用》,馬尼尼為著、繪,新經典文化
《故鄉無用》,馬尼尼為著、繪,新經典文化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