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於影像書寫的紀錄者,相信說故事是開啟深度交流的關鍵鑰匙。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享受在攝影過程中觀察人與人的互動,並試著將人文社會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正努力推廣台灣的攝影教育,協助規劃「在地影像扎根計畫」,希望持續保有做夢的能力。

同婚6年後,台灣同志家庭的親密關係與生育嘗試,仍充滿與制度協商、對「婚育一體」常規的挑戰,而當他們迫於制度必須向海外尋求第三方生殖的近用,又在醫療科技、法律中介等過程中,深陷權力與資源的競逐⋯⋯

「交通意外」與「照顧困難」其實是同一道命題,如果沒有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尋求變革,單以「降低換照年齡」來簡化、解決老駕議題,就只會將高齡者推向無法移動的困局,長遠看來,更會加重長照與醫療的負擔。

去年7月,首版《急診安寧緩和醫療指引》發布,希望讓急診不只是搶救,也能成為病人好好離開的起點。這一年來,我們走訪了北中南數家醫院,看見推動者的熱情,也看見制度還沒準備好的現實。

國產化政策支持下,本土業者開始進入離岸風電的陌生戰場。政策落實7年後提前鬆綁,目前有業者仍在建廠階段,也有些業者已握滿訂單。記者深入採訪北中南各地業者,盤點本土供應鏈是否已達政策目標、具備國際競爭實力?

2023年6月,執教長達30年、南投竹山地區國小校長劉育成長期猥褻與性侵小學生一案首次被揭露,背後反映多年來,學校教職員與地方行政機關旁觀與鄉愿的心態,助長國中小校園師對生性侵犯行規模一再擴大,長期不為人知。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