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播13年、被老友稱為「找不到比他更愛電影的人」,黃炳熙曾經手握十幾家戲院,以獨到排片眼光讓戲院起死回生,卻終究不敵房地產炒作的大浪。如今舊時光不再,比起賺錢更重要的事情是傳承。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投票記》中,以白色恐怖寓言再次嚴厲批判民主制度,房慧真則從此書談及1977年的中壢事件:當鱗片剝落,民眾睜開眼睛,「威權板塊的鬆動與位移,發生在一瞬間」。
在影癡心中佔一席之地的「春暉電影台」,老闆何人?從經營戲院、跑影展買片到成立電影公司、投資國片,陳俊榮一直跑在電影產業的前面,卻也因事務龐雜引發財務危機。即便大起大落,他仍持續走在電影發行的路上……
在這張《江湖卡夫卡》,生祥樂隊成員都有「變形」的功課。林生祥在作曲嘗試轉調,連月琴指法也更新系統,把這幾年「得意和落魄相伴」的體悟錄進新專輯裡⋯⋯
多年隱藏在官員人皮底下,宛如業餘人類學家觀察政治江湖的鍾永豐,寫詞寫文20年,在生祥樂隊新專輯裡自覺該寫一下自己了:「現在寫這些痛苦窩囊的經歷,會比年輕時多一些有趣的觀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