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電影
Fill 1
影像
從經典走向未來──2023金馬獎星光大道
「這部拍了60年的電影,還會一直拍下去。」影帝吳慷仁、影后林品彤拿下首座金馬,大黑馬《石門》拿下最佳劇情片,《老狐狸》收獲最佳導演與最佳男配,永遠的女神林青霞風采依舊⋯⋯第60屆金馬獎典禮謝幕,但對電影的熱愛繼續向前!
2023.11.25
時事
電影
在地傳真
金馬獎
圖文故事
攝影
Fill 1
Podcast
報導者X誰來報樹|盧律銘:「在地經營,歡迎找我」從數學老師到電影配樂家的10年心路
低鳴、噪音、特殊的樂句排列,是盧律銘的曲子特色;自稱不按牌理出牌的他,總在作品中偷藏「盧律銘標誌」。這集,我們首度嘗試與其他Podcast節目聯手訪問,一起走入電影配樂的世界,聽中生代音樂家的心路歷程。
2023.11.23
電影
音樂
金馬獎
人物專訪
藝術
文化
Fill 1
文化生活
追求電影最原始的美學──王兵《青春》記錄中國青年尋苦錢的「自由」
機杼聲中不時浮現笑鬧、調情低語與華語流行金曲,中國紀錄片導演王兵在新作《青春》中,細膩呈現中國勞動青年的生存態樣。他說,拍攝紀錄片是他理解中國,也是追求電影最原始美學的方式。
2023.11.23
紀錄片
血汗勞工
中國
產業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經濟
文化
社會觀察
Fill 1
文化生活
金馬獎一甲子:華語電影的板塊位移與台灣的新座標
金馬獎走到第60年,已是世界觀看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窗口。經歷風波和挑戰,仍走在改變和傳承的路上,藉由影展、電影學院、創投和大師課等各項活動,打造更完整的電影產業生態系。
2023.11.23
香港
中國
產業
電影
新加坡
金馬獎
藝術
馬來西亞
東南亞
言論自由
Fill 1
文化生活
面對傷痛,我會好好陪著你──完成十年之約的卓亦謙《年少日記》
被看好是本屆金馬大黑馬的《年少日記》,以學生遺書和童年日記交織出讓人心碎的回憶。如同片中鄭老師試圖找到想輕生的學生,曾面對未能適時接住同學、也曾走過憂鬱的導演卓亦謙說,希望這部電影能「陪你撐下去」。
2023.11.22
香港
教育
電影
金馬獎
自殺
家庭
心理
港版國安法
Fill 1
文化生活
攝影師余靜萍:電影,讓大家知道你沒那麼孤獨
「她的影像有情感,甚至可以把氣味都拍出來。」持續推進創作極限的余靜萍,是金馬獎60年來首位入圍的女性攝影師。經歷伴侶離世,她選擇以拍電影向前走,讓大家知道彼此不孤單。
2023.11.21
性別平權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藝術
文化
攝影
Fill 1
文化生活
用一折戲、一首歌撫慰受苦的靈,萬芳:《五月雪》讓女性長期失語狀態被看見
「在某一個take,突然一陣風,我真的起雞皮疙瘩⋯⋯」當不少演員回絕演出帶有馬來西亞513事件傷痕的《五月雪》時,萬芳卻接下了。她希望為這些曾活過、正活著的受難家屬和女性說些什麼?
2023.11.21
轉型正義
電影
音樂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Fill 1
文化生活
以3部作品入圍動作設計,洪昰顥:證明台灣有實力,更要改善從業環境
替身演員入行的洪昰顥,2019年成為第一位獲頒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的台灣人,今年他更掃榜式入圍同獎項,以實績證明台灣也有一流動作組。接下來他更希望改變從業環境。
2023.11.21
血汗勞工
勞權
產業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文化
Fill 1
文化生活
紅過、痛過、脫兩層皮後才演得真實,吳慷仁:「變」是有意識的選擇
從台灣走向大馬、香港,吳慷仁的舞台持續拓展。他在首次入圍金馬影帝的《富都青年》裡和田野對象一起呼吸同樣的空氣、一起泡過泥澇和汗水,假的「演」慢慢轉化為真的「活」。
2023.11.19
戲劇
移工
電影
身心障礙者
金馬獎
人物專訪
馬來西亞
手語
語言
Fill 1
文化生活
息影20年復出再演母親,陸小芬:「你看不到以前任何一個角色氣質在我身上」
曾以狂野形象詮釋女性復仇戲,也曾在《看海的日子》和《桂花巷》經典演繹擔起生計的悲情女性,息影20年後再次擔綱母親角色的陸小芬,為何決定復出?又如何在《本日公休》裡帶出脫胎換骨的演出?
2023.11.16
性別平權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家庭
歷史
婚姻
1
2
3
4
5
6
…
23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