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電影
Fill 1
評論
林孟皇/殺豬分肉是傳統或賄選?從《哈勇家》gaga思考國家法制與族群文化的規範衝突
選舉期間,原住民候選人殺豬與族人分食,這是賄選嗎?電影《哈勇家》劇情讓法官捏把冷汗,卻也點出原住民傳統慣習與現行法律條文的衝突所在……多元文化價值體系下,台灣司法實務怎麼論證是非對錯?
2023.6.2
轉型正義
選舉
原住民
司法
電影
法律人追劇
種族歧視
Fill 1
評論
站著說故事102年──廖桑的Moviola立式剪接機
國家影視聽中心收藏了一台極有可能是台灣唯一的35毫米立式剪接機Moviola,由人稱廖桑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捐贈。它所乘載的影史典故,還要從40年前,隨著梅爾.吉勃遜來台「打工」的經歷說起⋯⋯
2023.5.26
電影
科技
藝術
澳洲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國際兩岸
窄路如何逢春?港產片屢破紀錄,「四字導演」和香港電影人的改變進行式
近年香港一群學院派出身、較為年輕的「四字導演」希望留在香港拍電影,主題皆涉獵社會題材,在香港本地票房屢破紀錄,在台灣金馬獎也受青睞。他們能走出中港合拍片的巢臼,另開一片天嗎?
2023.5.18
導演
香港
中國
產業
電影
社會觀察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從《捍衛任務》的殺神傳奇,談正當防衛與私刑正義
電影《捍衛任務》中的殺神主角,次次開槍殺人,有可能適用「正當防衛」嗎?還是只是私刑正義的殺戮?本文作者從法條定義談到司法實務判例,白話解釋「正當防衛」。
2023.5.12
司法
美國
電影
法律人追劇
Fill 1
評論
港台早期的雙語電影:「方言」的類型化
六○年代港台電影接連打破「單語」類型、出現雙聲道,港片《南北合》系列探討南北方、國粵語之間的鴻溝;台片《龍山寺之戀》則是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與化解,但在「社會大同」說教主題之外,也紀錄身分認同的轉向時刻。
2023.4.28
香港
電影
認同
語言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從《鞋貓劍客2》看現行法律中的「毛小孩」
毛小孩和人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但當法律制度多以人為本位思考,既有法律是否有牠們安身立命的處所?法官王子榮從《鞋貓劍客2》細數法律的相關規範與待努力的留白處。
2023.3.17
環境
司法
教育
電影
動物保護
法律人追劇
Fill 1
文化生活
張鎮宏/《阿根廷1985》:為何他們的轉型正義,一直成為被看見的電影?
今年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阿根廷1985》,為什麼在白色恐怖結束數十年後,仍能引發全國跨世代觀眾的「正義」共鳴?張鎮宏從阿根廷的威權歷史談起,重返轉型正義的關鍵時刻,也填補上電影改編的歷史誤差。
2023.2.27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電影
文化
國際關係
歷史
阿根廷
Fill 1
文化生活
如夢似幻,如露亦如電──專訪台中萬代福影城老闆黃炳熙
一部電影播13年、被老友稱為「找不到比他更愛電影的人」,黃炳熙曾經手握十幾家戲院,以獨到排片眼光讓戲院起死回生,卻終究不敵房地產炒作的大浪。如今舊時光不再,比起賺錢更重要的事情是傳承。
2023.2.17
產業
電影
人物專訪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評論
林孟皇/從《法外情》到《正義迴廊》,從良知、同理、公義深掘人民參與審判的意義
從經典港片《法外情》三部曲到創下香港三級片票房紀錄的《正義迴廊》,香港陪審團的作用和視野,在開始實施國民法官新制的台灣,更易讓觀眾省思參與審判的意義是什麼?除了更認識司法和社會百態,更可以重新思索人生、探究生命意義⋯⋯
2023.2.3
香港
司法
電影
家庭
法律人追劇
港版國安法
國民法官
Fill 1
文化生活
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專訪《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年上映的《少年吔,安啦!》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神作」。30年後數位修復版上映,引起觀影熱潮。本文專訪導演徐小明,從他的回憶出發,回想當時的電影製作環境,也回顧他對這部經典電影的創作理念。
2023.1.27
導演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1
2
3
4
5
6
…
20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