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心理
Fill 1
評論
北愛爾蘭的謀殺與記憶(下):「抓耙仔」母親與炸彈少女命運交會之謎
休斯一口咬定珍.麥康維爾之所以遭處死是因為她是個抓耙仔。而負責把麥康維爾護送到刑場的祕密部隊,以倫敦爆炸案和絕食抗議而知名的桃樂絲.普萊斯,正是成員之一。
2023.1.6
社運
英國
書摘
心理
歷史
軍事
愛爾蘭
Fill 1
人權.社會
解憂咖啡店,陪機構兒少自立生活:踏入現實社會後,請記得我們都在
「咖黑」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陪伴安置機構兒少與藥癮家庭的據點。這裡有療癒,也有爭吵,在充滿挑戰的陪伴現場,正向心理學出身的店長黑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為他們出社會後隨時可以回頭停靠的港灣。
2022.12.21
醫療
高雄
教育
兒童虐待
毒品
創業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Fill 1
人權.社會
陽台上的哈利波特──親屬照顧和安置,說不盡的牽絆與艱難
讓孩子在接近原生家庭環境成長的「親屬安置」,是兒少家外安置的優先選項。然而,為何在台灣成功率偏低,還有平均4成兒少會因適應不良等因素被轉出?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心理
NGO
Fill 1
人權.社會
在不同家庭與機構流轉的浮萍──如何跨界組隊為「難置兒」修整港灣?
在不同家庭或安置處所之間轉換3次以上的兒少,實務上稱為「難置兒」,他們感到不斷被拋棄,也漸漸磨去對人的信任。如何確實接住他們,也同時強化照顧者的能量?不同的跨界團隊正在找方法。
2022.12.21
醫療
教育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社會住宅
早療
Fill 1
人權.社會
家庭工事中──壞掉的大人、受傷的孩子,與修復之手
11月的第二次CRC國際審查,國際委員認同台灣為減少不必要家外安置所做的努力,也建議深入評估家外安置兒少安全返家的現況。但糾結經濟、教養、童年創傷等複雜議題的家庭能如何修復?修到什麼程度才算安全?
2022.12.21
人權
兒童虐待
安置機構
兒少
社工
家庭
社會福利
心理
寄養家庭
家暴
Fill 1
人權.社會
如何與被害人同行──跟騷法上路半年,有效嗎?保護令有何缺口?
《跟蹤騷擾防制法》上路滿半年,立法時注重的三道防線──書面告誡、保護令、刑事訴訟,在實務上運作效果如何?在被害人、警政、衛政單位、婦團與學者眼中,還有哪些漏洞應盡速補起?
2022.12.7
司法
政治政策
性別平權
性暴力
精神疾病
心理
家暴
警政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從《贖罪風暴》看冤案之後的人生:制度才是救贖的光
伊朗電影《贖罪風暴》改編自導演父親真實冤案經歷,直視冤錯假案對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影響⋯⋯只是,法官不是全知的神,只能憑當時證據呈現作出心證,唯有透過制度面的建置,才能司法糾錯,讓光照入冤獄陰暗的角落。
2022.12.2
司法
電影
中東
法律人追劇
心理
Fill 1
國際.兩岸
當一座小村落成為俄軍基地(上):烏克蘭村民被關為人肉盾牌的28天
基輔北方一座小村,3月初曾被俄軍佔領28天。學校的地下室,成為了關押365位村民的監獄。從孩童到老者,人們在牆上留下姓名,記錄死亡。《報導者》團隊親眼見證一項項戰爭罪行的證據⋯⋯
2022.11.8
人權
志工
俄羅斯
烏克蘭
心理
軍事
聯合國
戰爭
Fill 1
國際.兩岸
在客廳就戰鬥位置:從62歲母親到17歲中學生,烏克蘭人的N種參戰方式
我們走進3位基輔居民家中,看他們在廚房、翻譯間和直播鏡頭前,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多年累積的語言專業能力、從小學習的手工藝,甚至是面對俄軍虐行的療傷經驗,都是他們貢獻國家的「武器」。
2022.11.8
中國
志工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心理
語言
戰爭
全民國防
Fill 1
政經.產業
台南殺警案背後,警察訓練出了什麼問題?
近年兩起殺警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立院加速修法給警察更多「大膽用槍」空間。然而許多教官感嘆,長期以來基層訓練與實務狀況脫鉤,忽略警員在面對非高度致命武器脅迫下的應對,才是發生憾事的關鍵⋯⋯
2022.10.31
勞權
時事
教育
精神疾病
心理
警政
1
2
3
4
5
6
…
1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