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宗教
Fill 1
評論
吳媛媛/反仇恨言論立法能杜絕歧視嗎?從瑞典多起焚燒《古蘭經》事件談起
今年瑞典發生多起焚燒《古蘭經》事件,激起穆斯林諸國強烈抗議,也上升至嚴重外交危機。擁有反仇恨言論法律的瑞典,為何無法阻止類似事件發生?這些言行仍受言論自由保障嗎?
2023.8.29
人權
司法
宗教
文化
歷史
言論自由
瑞典
Fill 1
影像
劉千鈺/眾靈集結的港灣──2022基隆中元祭
走過基隆中元祭十幾項科儀,我察覺的並不是原先對於鬼月的敬而遠之,反倒看見了人與靈之間,善意的最大體現、對於亡魂的豐富想像與體貼。隨著亡魂燈在向晚時刻升起,眾靈集結在這港灣之地⋯⋯
2023.8.26
基隆
文化資產
宗教
文化
攝影
民俗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Fill 1
評論
從《染紅中國》看建築與民族:團結在同一屋簷下?
每當不能真正有效解決矛盾時,中共黨國就寧可讓穩定壓倒一切,加強控制非漢人的族群。富有漢族建築風格的民族文化宮,表面功能是博物館和陳列中心,實際上是為中共效勞,傳遞黨在漢族主導下團結西藏、新疆等各少數民族的政策⋯⋯
2023.8.24
中國
建築
宗教
Tibet
新疆
歷史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與新疆維吾爾族比肩說話──關於苦難、抵抗、友誼及《黑甲山的微光》
與維吾爾人發展更深刻的關係,並不能被簡化為族裔─種族身分與公民地位。以我的例子而言,依靠的不是我的白人身分或美國國籍,而是共同的經驗,透過檢視經驗的異同所建立起的信任感。我必須要在那過程中接受檢驗⋯⋯
2023.8.15
中國
人權
原住民
宗教
新疆
認同
文化
書摘
Fill 1
評論
異地安身何為「家」──越南、移民、普悲寺
近20年來愈來愈多越南人來到台灣,陸續建立起越南寺廟,以滿足在台越南人社群宗教信仰的需求,普悲寺即為其一。許多婚姻移民將普悲寺視為兼具「家」與「宗教」性質的空間,許多人生故事也在此上演⋯⋯
2023.7.23
宗教
新住民
家庭
書摘
移民
越南
婚姻
Fill 1
評論
【投書】「這一把功夫可能會失傳」──面臨消逝危機的傳統大木匠師技藝
古蹟修復要求修舊如舊,很多具體工法需要匠師親自處理,但在制度與經費限制下,其精湛技藝卻難能充分發揮;碩果僅存的大木匠師更是年歲漸高,若後繼無人,這套技藝恐將成為絕響。
2023.5.28
文化資產
建築
宗教
文化
民俗
歷史
Fill 1
評論
洪瑩發/個人與公眾的交錯:大甲媽祖進香的儀式變化
儀式主導權從爐主轉移到鎮瀾宮,工作團體運作從臨時動員到常態組織,大甲媽祖進香顯示了台灣民間信仰與台灣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過程:團隊與參與者愈來愈公眾化,信仰實踐卻愈來愈多元與講求個人性。
2023.4.28
台中
媽祖
宗教
認同
文化
Fill 1
Podcast
台灣人與媽祖的故事:大甲媽神轎在他家、北港媽香灰保當兵平安、扛轎的他視白沙屯媽如家人
「有一群人,不用上電視、不用被訪問,就是跟著媽祖走。」你參與過媽祖進香嗎?這集,我們邀來打從娘胎就參加大甲媽進香的「大甲囝仔」洪瑩發,認識家鄉文化的生命歷程,以及在沿途所記錄的,那些令人動容的信眾面孔、身影、行動。
2023.4.25
台中
宗教
文化
歷史
Podcast
Fill 1
評論
《島嶼幻想曲》:媽祖在馬祖,一段21世紀的宗教探險旅程
馬祖在21世紀初的數趟兩岸進香,政治、經濟或觀光旅遊的功能大於宗教意義,路線設計的目的在於創造新的連結,傳達馬祖人再中心化、成為樞紐的渴望。它成功了嗎?馬祖人又是怎麼想?
2023.3.30
中國
媽祖
兩岸
宗教
認同
經濟
文化
書摘
民俗
馬祖
Fill 1
影像
劉軒宇/煙囪之下,大林蒲記事
南星計畫擱置多年、遷村討論未有共識,曾經繁榮的漁村如今被煙囪包圍⋯⋯同為高雄小港人,攝影者穿過煙囪、走進地方信仰中心、市場與百年老宅,紀錄大林蒲20,000人的生活與生存日常。
2023.3.18
環境
高雄
攝影工作坊
宗教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1
2
3
4
5
6
…
10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