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藝術
Fill 1
評論
掌握在國家手中的身分與自由──艾未未與他曾被沒收的「旅行許可證」
護照如何改變我們對於身分與自由、公民與移民的看法?《旅行許可證》一書以曾因批判中國政府而被沒收護照的藝術家艾未未為例,說明這個小本子如何成為國家權力濫用以壓制政治異議的工具。
2023.9.14
中國
人權
難民
社運
無國籍
藝術
敘利亞
書摘
國際關係
言論自由
移民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1994年的楊德昌,與他們的《獨立時代》──訪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
《獨立時代》在1994年問世,是楊德昌「台北三部曲」的起點,也是其電影風格轉向的轉捩點。本文專訪該片三位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將記憶重回九〇年代,談他們各自對楊德昌的印象。
2023.9.1
導演
戲劇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Fill 1
影像
許震唐/整個古城,都是影像展覽館──我在202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已有50年歷史的亞爾國際攝影節,是歐洲最盛大的攝影展,集中世紀歷史與現代繪畫藝術於一身的亞爾古城,成為為期3個月的展場,讓世界各地的各種影像在此匯集,攝影師許震唐帶來一手觀察。
2023.8.10
環境
文化資產
藝術
攝影
Fill 1
評論
【投書】在這個時代看見那個時代──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2023年再演孔明,唐美雲歌仔戲團的《臥龍》不談英雄事蹟,反而呈現諸葛亮面對困境及敗績的情感及反應,並以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視角回望父親生平,直寫人性中的各種情感。
2023.8.5
戲劇
藝術
歷史
Fill 1
影像
沈裕融/翻開一本「無痕」攝影書,《光景:葉裁・攝影創作六十年》中的編輯零度
77歲的葉裁從1970年代就開始記錄台灣客家庄的人文地景,至今仍四處拍照不輟;在這本紀念攝影書中,同為攝影家的沈昭良是如何編排、呈現葉裁近一甲子的影像敘事?
2023.7.28
藝術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客家
Fill 1
影像
沈柏逸/《生活決定意識》:從物質幻象間隙,走進高重黎的影像宇宙
「你看到的影像不是你眼睛所見,當中充滿光學媒介與文化歷史的中介。」對影像的後設探討,是藝術家高重黎一直以來的創作母題,他用生活介入西方技術的間隙,打造充滿玩心的機器小宇宙。
2023.7.1
電影
科技
藝術
文化
攝影
Fill 1
評論
站著說故事102年──廖桑的Moviola立式剪接機
國家影視聽中心收藏了一台極有可能是台灣唯一的35毫米立式剪接機Moviola,由人稱廖桑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捐贈。它所乘載的影史典故,還要從40年前,隨著梅爾.吉勃遜來台「打工」的經歷說起⋯⋯
2023.5.26
電影
科技
藝術
澳洲
文化
歷史
電影不欣賞
Fill 1
影像
王崴漢、梁佳欣/當他們踏出自立生活新步伐,來一場不完美的旅行吧!
我們陪著幾位心智障礙青年,走出平常接受自立生活訓練的小工坊,到台北展開兩天一夜小旅行。在鏡頭下,我們定格了他們臉上的徬徨與興奮;在鏡頭外,我們看見他們走向自立生活的旅途進行式。
2023.4.1
新竹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藝術
圖文故事
社會觀察
攝影
心理
NGO
Fill 1
影像
汪正翔/從照片到檔案:馬格蘭形象與勒內・布里的檔案展
瑞士攝影大師勒內.布里的亞洲回顧展在北美館開幕,在一個以當代藝術為主的場館當中展出紀實攝影,會掩蓋攝影的本質嗎?又或者透過投影、檔案櫃、錄像等裝置,立體化一個攝影家的人生軌跡與照片以外的世界?作者觀察策展者如何調度照片內容、視覺與展出形式之間的關係,提出攝影作為影像、作為檔案的視覺文化探問。
2023.3.25
攝影論壇
藝術
Fill 1
文化生活
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專訪《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年上映的《少年吔,安啦!》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神作」。30年後數位修復版上映,引起觀影熱潮。本文專訪導演徐小明,從他的回憶出發,回想當時的電影製作環境,也回顧他對這部經典電影的創作理念。
2023.1.27
導演
電影
人物專訪
藝術
電影不欣賞
1
2
3
4
5
6
…
20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