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藝術
Fill 1
影像
沈柏逸/面對疫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看劉玗《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
疫情當道、科學敘事成為主流之年,劉玗一反常態以個展《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重新討論「不科學」的傳說。在疫情下,提供人們思考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另一可能。
2021.1.9
藝術
文化
攝影
武漢肺炎
Fill 1
文化.藝術
在她的歌裡,誰都能跳舞──阿爆(阿仍仍),來自邊緣的連結者
拿下金曲獎3大獎項,聖誕跨年期間的電視、網路、Podcast節目上,都看得到她以排灣語唱電音──坦言在族群歧視環境中長大的阿爆說,同溫層外誰管誰得獎,她要繼續唱自己覺得有意義、自己願意做的事。
2021.1.6
台東
原住民
音樂創作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金曲獎
Podcast
Fill 1
影像
一影像/盧彥中:世界可以更好嗎?
從小跟著阿公聽遍鄉野傳奇、看遍奇人軼事,盧彥中認為藝術不必在廟堂,江湖中、日常裡也可覓可得。在拍攝近作《開水喇嘛》過程,他感受到自己的有限與渺小,宇宙觀也漸漸被打開。
2020.12.12
導演
紀錄片
人物專訪
藝術
宗教
Fill 1
評論
陳斌全/黑白變彩色?檔案影片的彩色化與歷史研究
當科技日益進步,是不是代表電影修復工業可以從手工走向AI智能,更快地修復、甚至著色呢?作者從電影修復倫理與歷史指出,「正確」著色再現與轉化創造的可能。
2020.12.11
文化資產
電影
科技
藝術
歷史
Fill 1
評論
汪正翔/重新凝視20世紀的眼睛──布列松的紀實攝影如何影響我們?
我試圖將《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書中所描述的「現代新聞攝影之父」布列松重新「問題化」,並將討論集中在兩點:為什麼布列松重要?光環之外,他留下了什麼問題?
2020.11.21
藝術
書摘
攝影
歷史
Fill 1
文化.藝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侯孝賢──直面現實、解放心靈,與他不可讓渡的電影專業
金馬57將終生成就獎頒給侯孝賢,《報導者》專訪李安、朱天文、李屏賓、陳玉勳等8位電影工作者,回顧侯導電影映照在他們心中的風景,以及它開啟的台灣電影視野。
2020.11.18
導演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Fill 1
文化.藝術
藝術是誰決定的?從動物畫家「豬卡索」談藝術體制的「白盒子」
一隻豬的畫為何受到關注?牠真的有藝術天賦嗎?從「豬卡索」的崛起,讓我們看見藝術體制的侷限與藝術典範的偏見…
2020.11.13
性別平權
藝術
哲學蟲洞
Fill 1
影像
沈柏逸/赤裸內在的探問:李毓琪《裸根》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李毓琪個展《裸根》,試圖探索文明發展或理性意識下的人的本能。那些擾亂常態的聲音、影像,引人向內在挖掘、探問。
2020.10.17
藝術
攝影
Fill 1
影像
【圖輯】2020白晝之夜──跟著時間轉圈的人們
巨型章魚腳伸出停車場窗口、公園被霓虹光圈點亮、人們戴上VR眼鏡⋯⋯「白晝之夜」登場,整個南港化身「賽博龐克」都市,只狂歡一夜、也只停留一夜。
2020.10.3
在地傳真
藝術
圖文故事
攝影
Fill 1
影像
陳尚平/逼視者──綜論曾義欽、蔡佳桓與李威辰的街頭攝影新走向
3位街頭攝影師所呈現的事物,通常是多數人所迴避的日常環境。藉由近乎「逼視」的拍攝手法,逼觀者以一種平常不存在、不熟悉,甚至不太舒服的方式,重新認知照片中的事物。
2020.8.8
藝術
攝影
1
2
3
4
5
6
…
1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