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出版
Fill 1
評論
莊瑞琳/我的歐巴馬時代──破除單面向的美國想像
因陸續出版歐巴馬與曼德拉的書,我才開始繞回來理解台灣轉型正義的課題,如果台灣沒有面對過去發生的暴力掠奪,包括白色恐怖與原住民族的地位,恐怕就如科茨對美國人所言,我們將無法想像一個新國家,不論這個國家對你而言意指什麼。
2021.1.15
出版
美國
歐巴馬
認同
歷史
種族歧視
出版觀景台
Fill 1
影像
謝三泰/30年思鄉的印記:《鹹水煙》
20歲離開澎湖到高雄當兵後,謝三泰多數時間都待在台灣本島,30年後猛地回頭,過往隨手拍下的澎湖都是鄉愁,一如澎湖特有天氣「鹹水煙」,想掙脫卻又忘不了…
2020.12.5
出版
澎湖
攝影
Fill 1
評論
富察/當我談保守主義時,我確實很保守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觀察到:在高度自由和繁榮的台灣出版市場裡,「保守主義」主題似乎相較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與我們的哪些文化背景有關?富察分享他的觀察與看法。
2020.11.27
出版
政治政策
美國
川普
社會觀察
哲學
出版觀景台
Fill 1
評論
莊瑞琳/出版第一課:既脆弱又尖銳的書本
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莊瑞琳,回想起她十多年前的第二本書《反動的修辭》,讓年輕的她首次感受「書本的的尖銳與戰鬥性」。但沒多久部門關閉、遭到資遣,書本的脆弱與局限攤在眼前。為何她反而堅定走上出版之路?
2020.10.30
出版
政治政策
社會觀察
出版觀景台
Fill 1
國際.兩岸
政治書籍、民主社團遍地開花,「街頭外的學運」啟蒙泰國新世代
泰國學運雖有政經上的導火線,但「奶茶世代」受到民主社團、書籍的啟蒙,更是關鍵。《報導者》採訪學生社團、獨立出版的領導人物,試著理解泰國年輕人對政治的想像。
2020.9.17
出版
社運
教育
泰國
社會觀察
Fill 1
文化.藝術
【獨立書店生與死】折扣戰才是書店大危機,產業健全政策何時落地?
「藝fun券2.0」再引熱潮,然此刻出版業面臨多重挑戰:誠品連關10分店、網路書店折扣大逃殺,文化部能否提出更有助於出版產業健全的政策?
2020.8.28
出版
產業
時事
文化
獨立書店生與死
Fill 1
文化.藝術
【獨立書店生與死】有人走有人來,獨立書店的「報復性開幕」
受疫情影響,書店關門聲接連響起,但也有人仍勇敢追夢,全台超過10家獨立書店紛紛籌備、開幕,有了友善書業的後援後,他們能否通過現實的考驗向下扎根?
2020.7.24
出版
產業
文化
獨立書店生與死
Fill 1
影像
沈柏逸/《永恆回歸──李俐亞攝影創作書個展》:為什麼,攝影書?
為什麼要選「攝影書」作為創作題材?這個載體有何特殊之處?相較於攝影展的龐大疏離,書的私密性、翻閱時的儀式感,恰好回應了《永恆回歸》中李俐亞想處理「過去記憶」的理念。
2020.6.20
出版
藝術
攝影
Fill 1
文化.藝術
【獨立書店生與死】誠品連收6書店,二手書店是書業最後堡壘?
二手書店的興衰,往往反映了書業整體的興衰。在新書發行管道縮減、販售新書的書店消失的時代,二手書店還能維繫一定的閱讀人口,接續著各地的文化命脈...
2020.5.29
出版
產業
閱讀
獨立書店生與死
Fill 1
文化.藝術
【銅鑼灣書店在台重啟】專訪林榮基──一位「賣書佬」的反抗
因賣中國禁書被失蹤,林榮基憂懼香港通過《逃犯條例》將法治無存而來到台灣,並在台北重開銅鑼灣書店,書店落成對他與台灣的重要意義是?
2020.4.24
香港
中國
人權
出版
人物專訪
六四事件
反送中
1
2
3
4
5
6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