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新加坡
Fill 1
文化生活
金馬獎一甲子:華語電影的板塊位移與台灣的新座標
金馬獎走到第60年,已是世界觀看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窗口。經歷風波和挑戰,仍走在改變和傳承的路上,藉由影展、電影學院、創投和大師課等各項活動,打造更完整的電影產業生態系。
2023.11.23
香港
中國
產業
電影
新加坡
金馬獎
藝術
馬來西亞
東南亞
言論自由
Fill 1
評論
黃哲翰/老派保守主義的榮光與悔恨──讀彭定康《末代港督的告解》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他的《告解》中,香港正是他將自己奉獻給世界秩序的樞紐。「拒絕做跛腳鴨,也不做北京填鴨」,從《告解》中的個人回憶角度來看,香港被緊密地串連在這數十年來世界秩序與身分政治的一場大糾葛裡⋯⋯
2023.6.30
香港
中國
歐洲
英國
新加坡
書評
認同
國際關係
歷史
歐盟
共產黨
Fill 1
人權司法
人頭帳戶氾濫,打詐國家隊怎麼加快部會和企業合作、從源頭「阻詐」?
辨識並阻止犯罪金流移動的「阻詐」被視為打擊詐欺的關鍵。對此,組成8個月的行政院「打詐國家隊」有哪些成功經驗?碰到什麼阻礙?拉長涉詐帳戶資金在銀行端交易圈存時間,以及增設人頭帳戶罪的研議,能否來得及遏止詐騙犯罪?
2023.3.15
政府國會
司法
政治政策
新加坡
科技
社群媒體
金融
警政
虛擬貨幣
詐騙
人口販運
Fill 1
政治社會
被稱「行人地獄」的台灣──為何我們的馬路設計不安全?
台灣的行人交通安全問題經國際媒體披露,以及如台中母子過馬路死亡等嚴重事故一再發生,從地方到中央,政府不得不正視,許多關注交通安全的民間團體提出,規劃合理明確的行人動線,改造馬路設計才是提升行人安全的關鍵。
2023.1.3
人權
政府國會
教育
政治政策
新加坡
開放資料
高齡老人
交通
公共安全
Fill 1
國際兩岸
新加坡「同性性行為除罪化」政策背後,加倍保守的「護家」之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1日宣布,將廢除〈刑法377A〉條文,使同性性行為除罪化。但同時他也祭出修憲計畫,要把「婚姻限定一男一女」正式寫入星國憲法,守護「傳統家庭價值」。
2022.8.24
同性戀
時事
司法
新加坡
婚姻平權
家庭
社會觀察
Hello World
Fill 1
醫療健康
【不斷更新】COVID-19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
COVID-19疫情牽動全球局勢演變。《報導者》以倒敘方式,用文字記錄從台灣至世界各國疫情每一個重要紀實,包括病例、邊境管制政策與科研發展等,不斷即時更新中。
2022.8.9
醫療
中國
時事
日本
歐洲
政治政策
美國
韓國
法國
兩岸
英國
新加坡
科學
德國
防災
東南亞
中東
俄羅斯
COVID-19
公衛
疫苗
東亞
篩檢
紐西蘭
Fill 1
政治社會
史上最硬教召開跑:台灣後備戰力改革何去何從?
國防部今年3月推出「新制教召」,將召期延長至14天、加強訓練強度,欲展現改革後備軍力的企圖。我們採訪多位教召員,檢視這次改革能否達到預期目的?與新加坡相比又是如何?
2022.5.23
政治政策
兩岸
新加坡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Fill 1
國際兩岸
油脂與戰爭的交互反應: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為哪樁?
餐桌上的斷炊衝擊,皆是烏克蘭戰火的蝴蝶效應──但為什麼是印尼?為什麼是現在?衝擊的政策背後,卻是一場為難的自由經濟寓言。
2022.5.3
產業
貧富差距
新加坡
農業
馬來西亞
食物
經濟
俄羅斯
烏克蘭
印尼
國際關係
媒體
聯合國
戰爭
Hello World
Fill 1
評論
黃韻如/從定點快篩統計看因應Omicron的整備:缺的不只社區醫療,還有先進的資訊化思維
公部門治理什麼時候才能朝向以「使用者為中心」(UI & UX)的思維邁進呢?Omicron疫情是一個及時的警示,讓我們必須從治理層面、醫療系統的建構以及公眾就醫行為的改變,來設計台灣要如何落實講了非常久的分級分流醫療。
2022.5.3
醫療
新加坡
科技
防災
COVID-19
健保
公衛
篩檢
Fill 1
政治社會
背起紀錄者的重負,選擇不要真正離開──《庭中有奇樹》,不願只是城中城的遺影
2021年10月,暗夜大火奪走高雄城中城46條人命。兩個月前才在此拍攝、與居民們建立關係,來自新加坡的導演曾威量和來自新竹的製片劉純佑,怎麼努力讓遺影不只是紀念,而是如實傳達他們生前希望如何被看見、如何被記得的意志?
2022.4.27
導演
紀錄片
高雄
移工
災後重建
新加坡
人物專訪
tidf
社會觀察
1
2
3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