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基隆
Fill 1
影像
《戀戀風塵》劇照塵封35年,保留台灣新電影最初的美好
曾被侯孝賢導演說「沒有戲」的劇照,放映時創下很多紀錄、甚至許多海報被偷⋯⋯35年後,《戀戀風塵》劇照重出江湖,當時的電影劇照師劉振祥想說什麼?
2022.10.22
基隆
電影
攝影對談
社會觀察
攝影
Fill 1
影像
劉千鈺/中元越洋情誼──基隆與法國的跨國普渡
19世紀末,清法戰爭連延至基隆,造成眾多清兵與法軍傷亡。為紀念犧牲的將士,從2007年開始大沙灣文化祭於每年農曆7月舉辦法國公墓普渡儀式,不僅替外國好兄弟準備法國麵包、紅酒、外幣紙鈔告慰客死異鄉的英靈,也見證歷史上曾經的黑暗,如今成為台法友誼與和解的象徵之地。
2022.8.20
基隆
法國
文化資產
圖文故事
宗教
文化
社會觀察
攝影
歷史
Fill 1
影像
沈柏逸/藝術節的濕與屍:不潮的基隆「潮藝術」與變種的馬祖「藝術島」
愈來愈多的地方「藝術節」,是城市文化的再生,還是複製空殼、「殭屍」蔓生的陳腔濫調?兩場藝術節,基隆「潮藝術」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在同樣潮濕的島嶼環境衍生出不同的藝術內涵⋯⋯
2022.6.25
環境
基隆
觀光
藝術
展演活動
軍事
馬祖
Fill 1
生活.醫藥
分區難落實、人力緊繃、物資缺乏──長照機構疫情風暴的困境與求生
過去一週,平均染疫死亡人數有27%來自長照機構。同樣都是照護病人第一線,但相對醫院、急診室,以照顧失能、慢性病高風險長者的長照機構,並沒有同時得到相應資源與人力,成為疫情下最脆弱的一群受災者。
2022.6.1
醫療
基隆
政治政策
長照
防災
COVID-19
公衛
照護
安寧療護
Fill 1
生活.醫藥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休巿消毒免談、人員進出零管控、疫苗造冊和篩檢有漏網之魚...《報導者》連日進入北農一、二巿訪查發現,這起已悶燒月餘的群聚疫情,已不只是雙北的風險:從內部人員管控不良,到拍賣市場間交叉感染,農委會和北市府漏接運輸業者危及全台產地,讓隱形傳播鏈層層外擴。
2021.6.23
基隆
桃園
勞權
產業
時事
農業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台北
新北
篩檢
Fill 1
生活.醫藥
守燈塔的人鄭仰勝:社交距離,就是我的工作本質
過去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但我的生活還是如常地過著,我忽然想到,可以用詩人周夢蝶先生詩裡的一句話,來表示我的2020年:「我選擇穩坐釣魚台,看他風浪起」,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吧!
2021.2.11
基隆
公務員
人物專訪
海洋
COVID-19
Fill 1
影像
賴鐸洋/時代巨輪下的造船藍領
初見龐大的散裝貨輪進塢維修,其震撼的感覺促使我不斷按下快門。後來,我帶著記錄船廠興衰的4年影像離開⋯⋯
2018.6.10
基隆
產業
在地傳真
Fill 1
影像
林官賢/百年不變的活歷史──基隆崁仔頂魚市場
這座市場起源於清朝,至今仍維持不變的交易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活歷史。它不像古蹟建築靜止的任由時間無情地沖刷著身驅,而是以尋常百姓的生活與生命,不斷的傳承與述說著,這座古老魚市場的故事。
2017.1.15
基隆
在地傳真
Fill 1
影像
林官賢/基隆物語
基隆這一個自西班牙佔領時期,便開始承載著所有與台灣息息相關的歷史之都,也是知名的雨都。過去一年365天,幾乎有兩百多個下雨的日子。
2016.7.7
基隆
在地傳真
Fill 1
影像
曾原信/如果文化有味道
說到味道,不只是嗅覺感知,走在有遮雨棚的天橋上,如同時光隧道一般,散發基隆數十年來沒有改變的氣味,或許老舊,或許樸實。
2016.7.5
基隆
圖文故事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