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同志家庭
Fill 1
醫療健康
【圖解卵子的祕密】女人一生排多少卵?捐卵、凍卵怎麼做?風險大嗎?
捐卵形成市場,凍卵也愈發成為公私部門的「補助」福利。在選擇凍卵或捐卵之前,無論女性或男性都要了解卵子為什麼「珍貴」?取卵和凍卵的過程會面臨身心什麼變化?會不會有風險?
2023.7.2
同志家庭
醫療
科學
科技
捐卵
Fill 1
國際兩岸
跨國追蹤:中美台百億生殖旅遊產業鏈,為何台灣成為美國亞裔卵子市場最大供應源?
台灣卵子、中國顧客、美國醫療,從借卵到代孕的一條龍中文服務已低調而蓬勃發展。《報導者》團隊前往加州,直擊規模上看新台幣百億,與生育政策、簽證制度、美中關係緊密連動的生殖旅遊產業。
2023.7.2
同志家庭
醫療
中國
產業
美國
育兒
仲介
捐卵
Fill 1
評論
《比遠方更遠》:旅行是一組矯正鏡片,幫我們看清地球上模糊的現實
「鼓勵國民旅行,或許跟鼓勵就學、環保或全民節約同等重要。」《背離親緣》知名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比遠方更遠》中 身兼報導者,前往近30年來發生劇烈變革的地域,點出接納異己之難,以及此一艱難所透露的寶貴訊息。
2023.6.14
同志家庭
同性戀
中國
美國
性別平權
非洲
中東
俄羅斯
書摘
言論自由
移民
阿富汗
旅遊
Fill 1
Podcast
被女兒生出的我與我太太:無血緣收養如「愛的接力賽」,經歷家訪、試養,終於和孩子成為一家人
同婚合法化邁入4週年的此刻,修法為同志收養家庭帶來一張平等入場券。衛福部社家署統計,每年平均有500多名孩子等待收養,同志家庭能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面對外界對同志收養下一代的質疑,這些家庭又如何回應?
2023.5.25
同志家庭
家庭
Fill 1
評論
「個人即政治」:談1990年代以降的台灣女性私電影
從私我出發、看似細瑣的女性個人紀錄片,實則透露主觀認知如何鑲嵌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並建立私領域的自主與女性集體歷史發展的交集。從這些私電影,方能得見家庭及社會文化結構是如何深入到微小而日常的生活肌理及個人的內在意識。
2022.6.24
同志家庭
導演
紀錄片
性別平權
育兒
家庭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電影不欣賞
Fill 1
Podcast
回到那借精求子、面試結婚的時代,她/他們成家的N種方法與愛的代價
婚姻平權運動推行後,以人工生殖、收養組建的同志家庭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些家庭發生哪些故事?這集不僅是關於那些渴望成家的同志、也是關於婚姻裡另一方、還有他們的孩子。
2022.1.27
同志家庭
同性戀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收養
少子化
Fill 1
Podcast
走進同志家長的內心劇場,他們在學校、婦產科、跟同溫層外遇見的事
這一集,你將聽到兩個爸爸、兩個媽媽、一個單身爸爸的成家故事,發現他們對孩子的愛與擔憂與世間父母並無不同⋯
2022.1.26
同志家庭
同性戀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少子化
Fill 1
政治社會
等待「合法與合格」的家長們:跟著志工,打開同志家庭那本難念的經
這些同志家庭受訪時,談到社會質疑,有無奈有激動,但沒有懼怕。經歷了一輩子自我證明的過程後,經過縝密思考跟規畫而成為家長的他們,展現出保護孩子的決心。
2022.1.25
同志家庭
同性戀
社工
育兒
家庭
親密關係
收養
少子化
家暴
婚姻
Fill 1
Podcast
我跟我媽都是女同志:「我做這本書,是想知道台灣老拉是怎麼活下來的。」
快60歲的同平安回憶當年,怕被別人知道自己是女同志,偷偷租信箱買女同雜誌,看完趕緊銷毀⋯⋯後來才察覺,其實自己的媽媽也喜歡女生⋯⋯
2021.10.26
同志家庭
同性戀
家庭
Fill 1
評論
林孟皇/《月薪嬌妻》:摒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追尋最大幸福的人生
主婦社經地位與勞動貢獻不成正比、單身女性的負面標籤、日本的夫妻別性之爭、事實婚和同性伴侶的法律保障⋯⋯新垣結衣、星野源不但拋出結婚震撼彈,定情之作《月薪嬌妻》也拋出許多重要社會議題,關於人生、家庭、婚姻樣貌的新思考。
2021.6.11
同志家庭
同性戀
人權
戲劇
司法
日本
性別平權
婚姻平權
育兒
家庭
法律人追劇
婚姻
1
2
3
4
5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