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性暴力
Fill 1
評論
陳昭如/我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頹敗──2022《沉默》新版後記
台灣從北到南均有學校發生過類似性侵與集體沉默現象,絕不是特教學校或特教生專屬的。我不願針對特定學校或老師進行批判,「捉巫婆」並無濟於事,制度性的理解與審視,才是我期待的後續效應。只可惜外界在提及此案或拙作時,仍著重於案情的批判⋯⋯
2022.4.21
司法
教育
身心障礙者
性暴力
公務員
社會觀察
書摘
Fill 1
評論
董思齊/共同民主黨為何失去政權?韓國政權輪替的原因與對台灣的啟示
全面執政的韓國共同民主黨,卻無法堅守與實踐其理念,甚至出現貪汙腐敗、特權濫權、不尊重性別平等與爭權奪利等違背其政黨理念的行為,以至於雖然文在寅總統仍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持,但選民做出給予其政權輪替的審判。
2022.3.9
中國
選舉
時事
政治政策
美國
韓國
性別平權
居住正義
性暴力
科技
核電
防災
朝鮮
俄羅斯
COVID-19
國際關係
Fill 1
評論
開咪、被捕、新屋嶺:「陣地社工」陳虹秀堅持發聲,見證《時代革命》
「為什麼我們會對警方『開咪』呢?因為我很肯定,無論是評估現場環境,或者是他們的心理質素,完全都不在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醒他們的錯誤評估、他們的心理狀況並不平穩⋯⋯」
2022.2.24
香港
人權
性暴力
人物專訪
社工
反送中
書摘
Fill 1
評論
陳子軒/彭帥、坎特與冬奧──「逆中」風暴下的體壇啟示錄
彭帥事件後WTA決定終止在中港賽事,以及NBA球星坎特持續為人權問題發聲,是全球體育界中的一小道逆流。五眼聯盟對北京冬奧的外交抵制,能否帶來更強烈的改變?
2021.12.10
體育
中國
人權
時事
外交
性別平權
性暴力
國際關係
言論自由
奧運
Long Game
Fill 1
國際.兩岸
黃雪琴:我其實並沒有踏得多前,只是社會退得太後,每個人退得太後
以陳小武案報導開啟中國#MeToo元年的獨立記者黃雪琴,9月與關注職業病工人權益的王建兵被公安拘捕,指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本篇報導是黃雪琴被捕前數月的採訪,她說:「我不想成為失守的那個人。」
2021.12.8
中國
人權
時事
司法
教育
性暴力
人物專訪
反送中
言論自由
媒體
Fill 1
評論
姜冠霖、王碩勛/從陌生人到熟人凌辱,韓國Deepfake數位性犯罪修法的啟示
近期台灣爆出網紅製作Deepfake色情影片,而韓國2019年底「N號房事件」也有Deepfake群組,當時同樣面臨新興數位性犯罪罰則不足的問題。韓國近年的修法方向與效應,能給台灣什麼啟發?「購買者入罪」會是趨勢嗎?
2021.10.31
時事
司法
韓國
性暴力
科技
Fill 1
影像
「﹝﹞所在:醫療行動50年」攝影展──MSF × Magnum = 人的所在
無國界醫生組織長期與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合作,盼透過真實影像為無辜者發聲。「﹝﹞所在:醫療行動50年」攝影展集結5位攝影師深入5個地區的紀錄,策展人謝佩霓希望這些直言無隱能跨越時空語言與種族差異,取得共識、共創價值,超越人間疾厄苦難。
2021.10.16
醫療
人權
難民
性暴力
影像導覽
攝影
COVID-19
NGO
軍事
Fill 1
生活.醫藥
It's OK not to be OK!菲爾普斯、大坂直美挺身高呼,不只金牌、運動員也需要尋求「幸福感」
國際奧會曾指出,35%菁英運動員曾患持續近一年心理疾病,25%大學運動員有憂鬱症狀。大坂直美、拜爾斯退賽事件絕不是特例。
2021.10.11
醫療
體育
性暴力
精神疾病
文化
心理
奧運
體操
Fill 1
評論
MeToo直面的現實:我是金智恩,告贏性侵犯上司後我面對的殘酷與光芒
「即便最後受害事實獲得承認,受害者依然無法重返公司或學校,這就是MeToo受害者面臨的真實狀況。」2018年,身為隨行祕書的金智恩告發上司、被視為文在寅未來接班人的安熙正性侵惡行,最終勝訴。許多二度傷害沒有因此結束,但她也看見受害者間的互相扶持如何帶來彩虹。
2021.7.27
勞權
韓國
性別平權
性暴力
書摘
Fill 1
評論
葉靜倫/一起讓星火燎原──讀《您已登入N號房》
網路性暴力與性剝削,是平凡如你我都必須認識的新興犯罪型態。從韓國N號房事件可得知,它無時無刻都發生在我們周邊,受害者很可能並不自知,加害者則可能就是親友,也就是「熟人凌辱」。而大多數性暴力倖存者所面臨的,是變本加厲的「孤立無援」。
2021.7.6
時事
韓國
性暴力
書評
媒體
1
2
3
4
5
6
7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