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消防員
Fill 1
國際.兩岸
貝魯特大爆炸遺留的火種:黎巴嫩現場漫長的公民抵抗
還記得2020年那場震撼世界的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嗎?20個月後,真相調查竟仍遙遙無期、無人承擔。獨立記者陳映妤於2022年4月重返黎巴嫩的重建現場,記錄那些活下來的人們,如何在無止盡的挫折失望中,找到團結自救的方法。
2022.6.9
消防員
選舉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以巴衝突
宗教
中東
追蹤報導
NGO
黎巴嫩
Fill 1
政經.產業
手冊不實用、演習變表演?政府民防體系老化缺陷多,民間興起訓練互助
台灣被國際視為處境與烏克蘭相似,但國防部近期推出的「全民國防手冊」備受批評,檢視政府編組的民防系統的防衛量能也令人憂心。在台灣社會焦慮感提升之際,不少民團開始動起來⋯⋯。
2022.5.23
消防員
政府國會
公務員
NGO
軍事
警政
戰爭
全民國防
Fill 1
人權.社會
管委會不是萬靈丹,喬友和城中城50條生命的公安教訓:建管、消防應提升稽查權限及橫向聯繫
每次重大火災後,首被檢討的總是消防設備是否足夠,這雖是問題之一,但公安稽查更是火燒能否控制的眉角。專家憂心,現在的修法方向「只是找一個單位(管委會)去負責,推卸責任。」
2021.10.21
高雄
消防員
時事
政府國會
災後重建
公務員
防災
公共安全
Fill 1
人權.社會
一把惡火燒出高齡弱勢者居住危機:25年來最嚴重火災,高雄城中城46死41傷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火災造成46死、41傷,這裡曾為兼具百貨、餐廳的住商混合大樓,如今屋齡40年、已有一半樓層廢棄,居住在此的多為高齡弱勢居客,在在造成搶救困難。一把惡火燒出了台灣複合式建築的公安危機。
2021.10.14
高雄
消防員
時事
居住正義
高齡老人
建築
防災
社會觀察
警政
租屋
公共安全
Fill 1
評論
王子榮/健全法律制度,火神才不用拭淚
《火神的眼淚》讓觀眾直接轉換成消防員的視角,一探其專業、職責和生活。震撼的結局,也提醒人人應起而以行動支持制度面的改革,才是當務之急,不然只是重複悲傷情緒的無限迴旋。
2021.9.17
消防員
戲劇
司法
法律人追劇
警政
Fill 1
生活.醫藥
【73天全面警戒危機】從119派遣、篩檢實驗室到疫苗注射站,他們如何快速變身防疫救援捕手?
社區感染爆發一度打亂台灣防疫陣型,但包括119派遣員、走在政府前的醫院檢驗團隊、即刻變身為社區疫苗接種站的醫學中心,他們的快速應變補位,是讓全民走出這一場73天全面警戒風暴的關鍵力量。
2021.8.22
醫療
消防員
科學
防災
COVID-19
公衛
疫苗
Fill 1
影像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與病毒共處的攜運者【系列之六】
本土疫情爆發後,確診、快篩陽性、高風險接觸者載送需求暴增,不只消防員24小時待命,公車司機與計程車運將也加入陣線,守住潛在病毒傳播鏈。《報導者》在解編之前,以影像記錄他們默默地日常工作。
2021.7.26
消防員
防災
交通
攝影
COVID-19
公衛
Fill 1
防護衣下的消防生活:從SARS到COVID19,我們學會什麼?
早上收到火警通知,出勤打火;剛回來又接到電梯受困案件,再度出隊救援;還沒休息到,確診者通報電話又湧入消防隊,趕忙穿上救護衣接送。每次出勤後都得全身消毒、洗澡,一天洗了7次,「洗到內褲都不夠了!皮膚一淋水就會痛,我第一次覺得洗澡這麼痛苦⋯⋯」這是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防疫分隊溪崑分隊的洪偉傑,向我們形容他在本土疫情剛爆發時的一天⋯⋯
2021.7.7
醫療
消防員
政治政策
公務員
防災
COVID-19
公衛
篩檢
Fill 1
生活.醫藥
接住他人的手能如何接住自己?災難過後,救災助人者的心理衝擊和重建
太魯閣號事故救援結束,心理重建之路才剛要開始。無論是在現場救援的警義消、國軍、醫護,或承接家屬情緒的社工,都有諸多心理衝擊。一套常設、獨立、具隱私,讓救難人員無後顧之憂的心輔機制仍未臻健全⋯⋯
2021.4.21
醫療
消防員
災後重建
職業災害
防災
社工
台鐵
追蹤報導
心理
警政
Fill 1
評論
【投書】現在不做,以後會更慘──日本如何因公害覺醒,解決「違章工廠」問題?
台灣多次的違章工廠火災憾事,反映了工廠為何應該集中在工業區內,以及農地違章工廠是區位和國土利用規畫問題,不是地目問題。以乾淨整潔著稱的日本,過去就曾為類似問題所惱,他們如何解決?
2020.6.21
環境
消防員
空氣汙染
日本
政治政策
土地汙染
歷史
農地工廠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