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導演
Fill 1
文化.藝術
《買房子賣房子》:房地產投資者之子的自我詰問──家屋與地產的世代相對論
在「炒房是累積財富手段」的台灣,林謙勇的家庭屬於勝利的、既得利益的那一方。「作為中產階級之子,我可以高喊居住正義嗎?」在記錄與回放的過程,林謙勇尋到的答案是什麼?
2021.4.18
導演
紀錄片
貧富差距
居住正義
人物專訪
家庭
社會觀察
Fill 1
文化.藝術
《理大圍城》:一場沒有名字和臉孔的運動與拍攝,記錄本身就是抗爭
這是一部「殘酷」的紀錄片:香港反送中運動慘烈的理大之戰,面對國家機器的暴力、脅迫與利誘之間,拍攝者彷彿戰地記者般,以內部觀點捕捉年輕抗爭者的矛盾情緒與生命創傷,人性的堅毅與脆弱,並嘗試以電影創作梳理自己的心情和故事。
2021.4.18
導演
紀錄片
香港
社運
人物專訪
tidf
反送中
社會觀察
心理
Fill 1
文化.藝術
《換你出招》:他們的青春在巴西──新世代倡議者捲動的社運狂潮
在巴西史上最大規模的學運裡,年紀可當抗爭者媽媽的導演好奇年輕世代的力量從何而來?他們的倡議和實踐是什麼?她參與現場後的答案是:「學生運動得由學生自己來述說。」
2021.4.18
導演
紀錄片
社運
教育
性別平權
人物專訪
tidf
種族歧視
Fill 1
文化.藝術
《理性》:印度教民族主義下,如何煉成一個迷你屠殺的時代
印度教民族主義崛起,因種族、階級而起的暴力事件不斷,發出理性之聲的人也無故遭暗殺⋯⋯,印度當代最重要的紀錄片大師安南.帕渥丹,用影像記錄、控訴這齣未完的時代悲劇。
2021.4.18
導演
紀錄片
印度
人物專訪
tidf
宗教
種族歧視
Fill 1
文化.藝術
對文學大師的人性揭露──朱賢哲《削瘦的靈魂》,坦露七等生的真我
從身體的自由,到精神的自由,靈魂削「瘦」,看似只是對生難字詞常見的誤讀,反倒成為朱賢哲刻劃七等生形象的明確註解:一個身形嶙峋,縛於軀體中,受自由牽引的孤獨身影。
2021.3.9
導演
紀錄片
人物專訪
文學
Fill 1
影像
一影像/盧彥中:世界可以更好嗎?
從小跟著阿公聽遍鄉野傳奇、看遍奇人軼事,盧彥中認為藝術不必在廟堂,江湖中、日常裡也可覓可得。在拍攝近作《開水喇嘛》過程,他感受到自己的有限與渺小,宇宙觀也漸漸被打開。
2020.12.12
導演
紀錄片
人物專訪
藝術
宗教
Fill 1
文化.藝術
專訪是枝裕和:我期待有一天,拍出屬於自己的《悲情城市》
來台為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侯孝賢擔任引言人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此行唯一的訪問中暢談他對台灣的感情、近年國際合作的感想,更透露釀在心中長達15年的計畫...
2020.11.24
導演
日本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Fill 1
文化.藝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侯孝賢──直面現實、解放心靈,與他不可讓渡的電影專業
金馬57將終生成就獎頒給侯孝賢,《報導者》專訪李安、朱天文、李屏賓、陳玉勳等8位電影工作者,回顧侯導電影映照在他們心中的風景,以及它開啟的台灣電影視野。
2020.11.18
導演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Fill 1
文化.藝術
身處裂縫之間──陳健朗《手捲煙》,一根菸燃起香港青年認同迷惘
由演員跨足編導,30歲的陳健朗以《手捲煙》入圍金馬57最佳劇情長片、新導演等7獎。傳統黑幫片外皮下,他用重慶大廈裡兩個非典型香港人的時代與世代縮影,提問每代港人的認同問題:「我是誰?」
2020.11.16
導演
香港
電影
金馬獎
認同
反送中
社會觀察
種族歧視
Fill 1
文化.藝術
《孤味》導演許承傑: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教另一個人怎麼放下
源自於導演許承傑和外婆生命故事的《孤味》,「八點檔」般的組合曾受投資人質疑,卻廣受鄉民共鳴。有人說《孤味》在教人學會「放下」,他卻不這麼想...
2020.11.11
導演
台南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家庭
社會觀察
1
2
3
4
5
6
…
9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