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波蘭
Fill 1
評論
林蔚昀/我在波蘭,尋找「台灣」──從地名研究啟程
從2009年開始,我一直在尋找波蘭的「台灣」──真的被稱為「台灣」(Tajwan)或「福爾摩沙」(Formoza)的地方,找到了45個。為什麼會有這些地名?台灣人可以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2022.4.20
北韓
認同
國民黨
文化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波蘭
軍事
共產黨
蔣介石
冷戰
蘇聯
Fill 1
援助烏克蘭,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政府開放了國界,讓所有在烏克蘭戰火下的難民,進入波蘭。波蘭全民動員,團結又有效率地對烏克蘭鄰居伸出援手,令人驚訝、感動、佩服。遠在台灣的我們,如果想要支持烏克蘭,應該怎麼做呢?
2022.4.15
難民
歐洲
外交
社群媒體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波蘭
兒童新聞
戰爭
Fill 1
台灣孩子大提問: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報導者》與11所國中、小學合作,收到220名、2到9年級學生的提問,整理出20個台灣孩子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最想知道的事。我們請專家解釋,也有來自記者國際採訪的第一手資訊,為大家整理出答案。
2022.4.13
中國
難民
教育
美國
兩岸
動物保護
德國
兒少
防災
金融
經濟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歐盟
波蘭
軍事
北約
聯合國
兒童新聞
戰爭
蘇聯
Fill 1
戰爭是什麼樣子?14個名人推薦給你的小說、漫畫、繪本和詩歌
文學像一顆種子,每一個人都是一畝田,每部作品落在不同的人心裡,會結出不同的果實。14位名人分享他們最喜愛的一本關於「戰爭」的文學作品,讓我們由不同人的視野,理解對於戰爭的各種想像和感受。
2022.4.13
出版
日本
英國
音樂創作
德國
文學
俄羅斯
烏克蘭
歷史
漫畫
波蘭
阿富汗
兒童新聞
戰爭
繪本
詩歌
Fill 1
國際.兩岸
成為新前線的波蘭面對歷史性抉擇:更擁抱民主,或支持獨裁化極右政府?
在滿是烏克蘭國旗的華沙街頭,波蘭人對《報導者》分享對俄烏戰爭的共感與害怕:這是公民教育的黃金時刻,卻也怕人們學不會「團結」這堂課,怕右翼政府又找到「不民主」的理由。
2022.3.31
難民
時事
教育
志工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歷史
NGO
歐盟
波蘭
軍事
納粹
Fill 1
評論
史奈德的文字方舟:一個把血地受難者從國族史中拯救出來的故事
《血色大地》作者史奈德指出,在當代俄羅斯西半部、烏克蘭、波蘭、白羅斯與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土地上,曾有至少有1,400萬平民或戰俘,從被掃射到故意釀造的饑荒,因遠在天邊的希特勒與史達林所制定的政策或命令而死。理解這段過去的亡者之音,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此刻,有著歷史見證的意義。
2022.3.30
出版
德國
認同
俄羅斯
烏克蘭
書摘
歷史
波蘭
共產黨
納粹
Fill 1
國際.兩岸
「這也是我們的戰爭」:三組波蘭家庭,與他們接待的烏克蘭「客人」
邀請烏克蘭人到家中的波蘭人,面對要在如此私密的場域和陌生人共同生活,共同承擔彼此的情緒,難免產生磨合與張力,主人要幫到多少?客人想不想被幫忙?各種平衡與兩難,是共處一室的家庭在戰爭時期面臨的考驗。
2022.3.22
難民
志工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波蘭
軍事
Fill 1
影像
【波烏邊境影像故事】逃離戰火的人們,跨越國界後遇見的「第一條街」
在3個東歐國家總理抵達基輔表達支持的這天,《報導者》團隊抵達波烏邊界上新誕生的一條「世界街」。當我們靠近一張張驚魂未定的臉,微笑之後,一句「你好嗎?」他們的眼淚就接著掉下來了。
2022.3.16
難民
時事
歐洲
動物保護
圖文故事
交通
家庭
俄羅斯
烏克蘭
攝影
波蘭
軍事
Fill 1
國際.兩岸
俄烏戰爭日誌:報導者在波烏邊境見證戰火下的面容
俄烏戰爭下的人們如何生存、往哪裡去?《報導者》團隊前進波蘭、烏克蘭邊境與周邊國家,以Live Blog形式,同步呈現他們看見的事、遇見的人。
2022.3.13
人權
難民
時事
志工
俄羅斯
烏克蘭
國際關係
歐盟
波蘭
軍事
Fill 1
評論
林蔚昀/從波蘭援助烏克蘭難民的溫暖與脆弱,看台灣真正該準備好的事
許多人常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也有人說現在要開始鍛鍊身體、準備急難包、知道防空洞在哪裡。從波蘭和烏國的經驗可見,面對戰爭,我們還需要學會判斷事實、對話、團結、知道如何組織公民、照顧弱勢、使用外交手段⋯⋯
2022.3.13
難民
時事
歐洲
外交
科技
文學
社群媒體
假訊息
俄羅斯
烏克蘭
社會觀察
COVID-19
國際關係
歷史
種族歧視
波蘭
LGBTQ+
軍事
1
2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