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東亞
Fill 1
生活.醫藥
【不斷更新】COVID-19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
COVID-19疫情牽動全球局勢演變。《報導者》以倒敘方式,用文字記錄從台灣至世界各國疫情每一個重要紀實,包括病例、邊境管制政策與科研發展等,不斷即時更新中。
2022.6.27
醫療
中國
時事
日本
歐洲
政治政策
美國
韓國
法國
兩岸
英國
新加坡
科學
德國
防災
東南亞
中東
俄羅斯
COVID-19
公衛
疫苗
東亞
篩檢
紐西蘭
Fill 1
國際.兩岸
美中與印太新布局,台灣如何立足──專訪白宮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
從貿易、科技、外交到軍事,中國戰狼動作頻頻。曾擔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麥馬斯特接受專訪,闡述他們如何領略對中「戰略自戀」的錯誤、起身回擊?印太地區聯盟發生哪些變化?他認為台灣政府跟社會應該要有什麼準備?
2021.10.24
中國
外交
美國
兩岸
人物專訪
國際關係
軍事
東亞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富察/台灣史豐富擴充了東亞歷史內涵,「內亞史」也能如此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指出,多少「中國史」力圖把東亞大陸的過往全部吞下,視為中央支配的大一統體系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身為滿洲後人,他認為應該用「內亞史」的角度來看滿州、新疆、西藏、蒙古,重新理解「中國」的各種定義和框架。
2021.6.25
中國
出版
日本
兩岸
歷史
出版觀景台
東亞
Fill 1
國際.兩岸
為什麼來、往哪裡去──來台藏人的離散足跡與選擇
在不同時期、不同政治氣氛和理由下來台,流亡藏人的身分和標籤是多變的:早年,是「回歸祖國(兩蔣政府)懷抱」的同胞、藏人流亡政府的「叛徒」;到後來,是不一定能取得台灣身分的無國籍者。或許,你也在桃園、台北的玉市與他們擦身而過...
2021.5.20
人權
印度
Tibet
認同
文化
社會觀察
東亞
Fill 1
國際.兩岸
拒絕只是悲傷,一位韓國平凡主婦推動職災立法之路──金美淑與她枉死的獨子金容均
「我想,國家會保護勞工的安全,做父母的應該不用擔心。」然而,她在兒子工作3個月後,接到因工安死亡的通知。一名平凡婦人,從此在許多工會和市民團體幫助下,集社會之力,用兩年多的時間與血淚,促使韓國在職災保障立法創下里程碑。
2021.4.30
血汗勞工
勞權
司法
社運
韓國
職業災害
東亞
Fill 1
國際.兩岸
北京新一波全球宣傳戰,為新疆再教育營「換臉」
關於新疆再教育營、強迫勞動是否屬實的真相之戰,正在全球社群網站上愈演愈烈。《報導者》越洋專訪6位在輿論戰前線的當事人,加上社交網站數據、3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看見中國政府的宣傳機器如何出新招,在民主國家中埋下懷疑與分裂的種子。
2021.4.28
中國
美國
社群媒體
新疆
假訊息
媒體
大外宣
歐盟
東亞
Fill 1
人權.社會
以「復歸社會」取代危險迷思,日本精神障礙觸法者處遇制度如何誕生?
台灣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精神障礙者犯罪的手段,但成效卻不符社會期待;日本則以「復歸社會」作為處遇核心概念,這個制度如何運作?能否成為台灣改革借鑑?
2020.11.22
醫療
人權
司法
日本
隨機殺人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東亞
Fill 1
人權.社會
日本二戰後最慘重殺傷事件的啟示:看見障礙者機構極限,與社區生活的可能
經常師法日本社福經驗的台灣,從「相模原障礙機構殺傷事件」的教訓中,或許也該取經日本支持重度智能障礙者於社區自立生活的實例,提供台灣的智能障礙者與家屬另一個生活型態選擇的可能性。
2020.11.22
人權
日本
隨機殺人
身心障礙者
精神疾病
社會福利
東亞
Fill 1
評論
萌展/擴大漢語授課「動搖國本」:內蒙古為何爆發保護母語示威潮?
「只剩語言還能有點自治權了,再退能退到哪去呢?」習近平強推「中華民族共同體」,擴大使用統編教材和普通語授課,讓中國少數民族陷入母語「被自殺」的恐慌。
2020.9.7
中國
政治政策
認同
語言
蒙古
東亞
Fill 1
環境.教育
面對疫情衝擊和氣候變遷,韓國力推「綠色新政」,台灣呢?
文在寅提出2025年淨零碳排的「綠色新政」,包含提升再生能源、逐步廢核。韓國兼顧環境、就業、國際地位的計畫值得借鏡嗎?台灣應提出對「後疫情時代」的綠色振興方案。
2020.7.30
環境
空氣汙染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韓國
核電
經濟
COVID-19
公衛
氣候變遷
東亞
1
2
3
4
5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