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哲學
Fill 1
醫療健康
從卵子到孩子:一場人工生殖倫理的當代思辨之旅
隨著人工生殖愈來愈普遍,捐卵除了女性自覺、甚至成為政府與企業的「福利政策」,這些行為衍生出的複雜倫理挑戰與利益競合,牽涉的不只是女性自主權、健康風險和商品化,更攸關子女的親代權利。
2023.7.2
醫療
人權
勞權
產業
美國
科學
科技
兒少
育兒
收養
哲學
捐卵
Fill 1
評論
汪正翔/當人們有一百張臉
肖像攝影做為終點的時代過去了,或者至少在網路上是如此。新時代的肖像照片只是一個起點,它將面對無數次的編輯、修改與複製,伴隨這個過程,它的所有權也會逐漸模糊。
2022.3.12
AI人工智慧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書摘
攝影
哲學
Fill 1
國際兩岸
敬思想史的傳薪者余英時:何謂知識人的實踐
8月離世的史學家余英時備受敬重,不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更多是因為他對「知識人」角色的詮釋與實踐。如今兩岸三地政治環境各有艱難,是否人人都能同余英時般持續為社會做點什麼?周保松、錢永祥、蘇曉康回顧這位長者的思想、啟發,並給出他們的答案。
2021.9.13
香港
中國
政治政策
六四事件
社會觀察
歷史
言論自由
哲學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何畫瑰/你對「資訊疫情」免疫嗎?談數位民主vs.柏拉圖眼中的民主病
唐鳳理想的數位民主是,人們在開放環境中仔細聆聽所有看法、理解不同立場下的論證,形成抵抗「資訊疫情」的免疫力,而且預設人有理性、有能力不被假訊息所欺騙。但,柏拉圖的預設不同。
2021.9.10
政治政策
防災
假訊息
哲學蟲洞
COVID-19
言論自由
哲學
Fill 1
評論
葉浩/解讀美中「政治時差」與中國夢實際內涵
美國夢的主體是個人,中國夢的主體則是民族──實際能決定其內容的,是一黨乃至一人之意志。中共百年黨慶,習近平演說顯示「不受境外勢力干涉」才是中國版的民主自由。在中美的「政治時間」落差中,台灣可以改變什麼?
2021.8.3
中國
外交
政治政策
美國
社會觀察
國際關係
歷史
哲學
共產黨
聯合國
Fill 1
評論
劉亞蘭/疫情下的家事勞動與女性蒼白
根據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使得性別差距比疫情前擴大了36年,疫情之下人們外出受到限制,然而女性的家務責任卻沒有因此獲得分擔,反而增加,這是為什麼?從台灣網紅影片、廣告敘事與全球諸多研究,都再再告訴我們家事勞動上的性別差異現象⋯⋯
2021.6.18
性別平權
家庭
哲學蟲洞
COVID-19
哲學
Fill 1
評論
何畫瑰/哪一張才是真正的臉?──從王爾德《格雷的畫像》討論真實
畫像、照片等影像,原是對真實的再現或模仿,但有時影像也可能迷惑真實,甚至使人偏執。從柏拉圖「模仿論」、「格雷症候群」到臉書與IG的現代,有些現象驚人地相似…
2021.1.29
藝術
文學
社群媒體
社會觀察
哲學蟲洞
哲學
Fill 1
評論
富察/當我談保守主義時,我確實很保守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觀察到:在高度自由和繁榮的台灣出版市場裡,「保守主義」主題似乎相較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與我們的哪些文化背景有關?富察分享他的觀察與看法。
2020.11.27
出版
政治政策
美國
川普
社會觀察
哲學
出版觀景台
Fill 1
評論
劉亞蘭 × 龜卡索/藝術是誰決定的?從動物畫家「豬卡索」談藝術體制的「白盒子」
一隻豬的畫為何受到關注?牠真的有藝術天賦嗎?從「豬卡索」的崛起,讓我們看見藝術體制的侷限與藝術典範的偏見…
2020.11.13
產業
性別平權
藝術
哲學蟲洞
哲學
Fill 1
評論
國家向來就不問──閱讀文學裡的國家暴力經驗與轉型正義
在人類史上,國家的出現本就不曾請問誰,且只有在它需要時才會問。從政治史、政治哲學角度了解國家的起源與本質,便能以不一樣的角度,回看台灣這段「國家從來不問」的歷史與暴力經驗…
2020.9.21
白色恐怖
政治政策
228
書評
文學
歷史
哲學
1
2
3
pagedown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