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登山健行
Fill 1
環境.教育
7天野外求生教我的事──百岳老手的山難生還自白
擁有10年登山經驗的山友何先生,在2020年冬季,獨攀八通關越嶺古道全段縱走,期間在未曾走過的路段迷路,紮營求生7天後獲救。歷劫歸來的他,深刻自我檢討,也提出對山友的忠告。
2022.7.27
登山健行
人物專訪
公共安全
Fill 1
環境.教育
一國多制的登山條例、未達共識的定型化契約草案──安全登頂路還有多遠?
2019年山林解禁,相關配套卻沒跟上。5縣市訂定地方自治條例管理登山運動,要求民眾分攤救難成本,對於促進登山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的願景卻成效甚微,且規管商業團的主管機關和法條至今還懸而未決⋯⋯
2022.7.27
產業
政府國會
日本
教育
政治政策
美國
觀光
登山健行
公共安全
森林
Fill 1
環境.教育
後疫情時代登山打卡熱、網路團遍地開花──山域安全的反思與改革契機
後疫情時代,社群媒體上的登山美照湧現,民眾對「網紅山」趨之若鶩,隨之增加的山域事故卻令負責搜救的消防單位苦不堪言。不受主管機關規範的台灣商業登山產業,也成為山域安全隱憂。
2022.7.27
產業
司法
教育
觀光
登山健行
社群媒體
公共安全
森林
Fill 1
評論
詹偉雄/從聖母峰到殘暴之巔K2,女性登山史的過去與未來
《殘暴之巔》作者聚焦於女登山家們謀畫8千米計畫中的性別壓力,這讓她們在登山過程中得做出更不尋常的作為與努力,而最終走向生命霎然的殞落。我們見到女性主權在人類歷史中顛簸前行的另一種面貌,在極端區域的地球表面,女性奮鬥出她們獨特的生命氣質。
2022.5.26
體育
性別平權
登山健行
書摘
歷史
Fill 1
評論
【投書】露營場不應無條件合法,應制定彈性且因地制宜的管理辦法
全台有近2000處露營場,但多年來無主管機關、更有近7成仍屬違規,幾乎都卡在面積未達休閒農場最低面積規範上。行政院召開會議研議要「就地合法」,但卻未納入環境風險評估和管制措施,這會造成什麼問題?
2021.6.24
環境
產業
政治政策
觀光
登山健行
Fill 1
評論
連志展/小苗一定要長成一棵大樹嗎?
播種、發芽、茁壯⋯⋯,這是我們習慣地對植物的期待,若樹苗不按照期許長成頂天立地的大樹,我們難免或失望或憤怒。連志展以此譬喻教育,以山林多變的林相提醒,學習放下、接納生命各種面貌⋯⋯
2021.5.21
教育
登山健行
山思而行
Fill 1
評論
連志展/野地的剎那,千年共一瞬
「時間就是金錢」金句下,人們努力有效率地運用時間,然而在千年蘊藏的山林裡,「趕時間」則可能錯過真正寶貴的時刻。
2021.3.26
登山健行
山思而行
Fill 1
評論
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青藏高原、雪豹與我
這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一天。牠的毛皮──金與青銅的細木鑲嵌,屬於日,屬於夜,屬於天,屬於地。雪豹,雪之精魂,牠穿上了地球。
2021.3.24
環境
動物保護
登山健行
書摘
攝影
Fill 1
評論
呂忠翰、張元植/8千公尺最終章:關於K2冬攀,我們想說的是⋯⋯
K2是全球公認攀登難度最高的山峰,1月16日,10名尼泊爾登山家組成的聯合團隊成功解鎖K2冬攀,讓2021年成為攀登史的重要標記。曾挑戰K2的呂忠翰和張元植,怎麼看待這場歷史性的攀登?
2021.2.26
體育
教育
尼泊爾
登山健行
山思而行
Fill 1
環境.教育
高山協作全志平:從揹工做到零工,一整年都在和不景氣搏鬥
去年疫情一緩,很多新手上山或「報復性登山」,但很多人功課都做不夠,我遇過有人在山上問有沒有垃圾桶、洗澡間、可以充電嗎?
2021.2.7
產業
教育
觀光
登山健行
人物專訪
COVID-19
1
2
3
4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