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言論自由
Fill 1
國際.兩岸
白紙運動前傳及進行式:中國「反賊」海外開IG保存異議之聲,孤獨中辨認彼此
「這和我們以前理解的小粉紅現象完全不同。」「發這些投稿可以消解因為恐懼帶來的自我審查,因為當你看到別人以各種方式抵抗體制,就會被鼓舞、抵銷長久以來的無力感,以及重建從八九之後一直缺席的公民運動。」
2023.1.16
中國
社運
社群媒體
防災
COVID-19
言論自由
Fill 1
國際.兩岸
印尼「非婚性行為有罪化」風波:在取締黑魔法與禁止同居背後的民主倒退
使用黑魔法、侮辱總統,甚至非婚姻關係的性行為,在印尼國會剛通過不久的《新刑法典》草案中,全都是刑事犯罪?在法條引發爭議的背後,透露的其實是印尼日漸加速的「民主倒退」。
2022.12.13
時事
司法
政治政策
性別平權
東南亞
家庭
印尼
歷史
言論自由
Hello World
Fill 1
國際.兩岸
有健康的媒體才能對抗資訊戰:烏克蘭破解「假訊息犯罪現場」、抓出俄國代理人的攻守兵法
我們針對「如何證明自己為真、讓人相信」、「怎麼看烏俄政府都有政治宣傳」、「如何辨別誰是俄國代理人」發問,8年來持續抵禦俄羅斯宣傳機器的查核組織StopFake一一回答並提供可能解方:建立開放的、民主的、多元的、有韌性的媒體環境。
2022.7.17
假訊息
俄羅斯
烏克蘭
言論自由
媒體
語言
蘇聯
媒體素養
Fill 1
國際.兩岸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習近平赴港強調:一國兩制是「舉世公認的成功」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這一天,港警正式廢除「Yes, Sir」改為「知道,長官」,五星紅旗布滿公屋與校園。疫情後習近平首次離開中國內陸,來港監督李家超就任特首,強調香港一國兩制是「舉世公認的成功」。
2022.6.30
香港
中國
時事
言論自由
媒體
警政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以獨立人格,造自己的反──黃明川對談孫松榮
台灣獨立電影先驅、第22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黃明川,與電影學者孫松榮對談獨立電影的經驗和理念,火花十足。黃明川強調,如果沒有「獨立人格」,所做的獨立製片就只是形式。
2022.5.27
導演
原住民
產業
電影
解嚴
社會觀察
歷史
言論自由
電影不欣賞
Fill 1
國際.兩岸
香港第一位武官特首:李家超是誰?將給北京交什麼功課?
警察出身的李家超,是唯一一位第六屆香港特首候選人,以99.16%得票率當選,開啟武官治港,這也代表北京剷除「心魔」的決心。香港資深媒體人和學者詳細分析李家超出線的意義,以及改造工程下的香港未來⋯⋯
2022.5.7
香港
中國
選舉
時事
社運
公務員
言論自由
港版國安法
警政
Fill 1
評論
【投書】寫在(不一定來到的)黎明之前:四月之聲裡,那些獨裁者的堅持、網格員的橫行與人民的選擇
我想一些上海市民,特別是中產階級,已能體會到2014年和2019年香港人的憤怒:即使當地有著已經較為成熟的市民/公民社會,地方官僚系統仍難以抵禦中央政府鐵拳砸下的威權統治。
2022.4.25
醫療
中國
政治政策
防災
COVID-19
言論自由
公衛
疫苗
共產黨
Fill 1
評論
掀浪者牟敦芾與他的未竟之業
自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後,「叛逆導演」牟敦芾的《不敢跟你講》(1969)和《跑道終點》(1971)便開始在世界巡迴放映並獲得熱烈迴響,討論著這兩部電影如何擁有改寫台灣電影史的可能性⋯⋯
2022.4.22
導演
香港
中國
產業
電影
歷史
言論自由
LGBTQ+
電影不欣賞
Fill 1
國際.兩岸
從幻滅到自救:封城21天,老上海、外地人和在滬台灣人經歷了什麼?
4月,上海為了清零Omicron,封鎖已逾20天。《報導者》訪問多名上海居民,不論國籍戶籍、市中心或郊區,所遭遇的民生、身心衝擊與後續效應。「作為一個上海人,通過這次認識到,我們最終還是跟其他城市一樣的。」
2022.4.20
醫療
中國
人權
防災
食物
COVID-19
言論自由
公衛
疫苗
篩檢
Fill 1
國際.兩岸
【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不被允許的「紀念」:普丁《外國代理人法》如何蠶食鯨吞俄國公民社會
侵烏戰爭4天後,俄羅斯人權團體Memorial被最高法院依《外國代理人法》宣告強制解散。這個致力於記錄史達林時代大規模政治迫害的組織,一直被國際公認是俄國的良心。我們專訪其成員,聽聽他們見證了什麼?
2022.4.17
人權
時事
司法
諾貝爾獎
俄羅斯
歷史
言論自由
媒體
NGO
蘇聯
1
2
3
4
5
6
7
pagedown